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1 . 元朝行省是中书省的分设机构,对地方“无所不统”,接受丞相指挥。明代废行省,设布政司作为朝廷设在地方负责“上承下宣”的最高行政机构,掌一省行政和财政,直接受皇帝指挥。据此判断,明朝机构的这一变化(     
A.提高了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B.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C.强化了中央政权的统治力量D.完善了地方的基层社会治理
2022-11-25更新 | 35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比较变化类选择题-高考历史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为州(府、军)和县两级,最高长官不允许武将担任,也不在当地的行政官员中产生,而是由朝廷派文官去担任,并且三年一换,不得连任。这一变化
A.缓解了宋的三冗问题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提高了地方治理能力D.直接促成了尚学风气
3 . 唐朝前期,国家税收由中央统收统支,地方无擅自支用国家税收的权力。安史之乱后,唐朝地方政府获得了原属中央财政的部分财权和税收。这一变化(     
A.直接导致唐王朝的覆灭B.体现了财政制度与时俱进
C.是藩镇割据产生的根源D.说明中央权威已逐渐下降
4 . 下图是汉高祖到汉武帝期间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军功受益阶层所占比率变化图。这一占比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B.中外朝制度的推行
C.王国的威胁逐渐消除D.统一战争基本结束
6 . 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的变化。这些变化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
A.拓展了对外贸易的范围B.加速了各阶层人才流动
C.改变了崇文抑武的观念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质,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   事实上,行省在具有地方最高官府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行省官恃宰相名分,兼握财赋、兵甲诸权,是元行省权重的形象写照。至元二十八年前后,元廷制订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这种政策和规则对行省制的性质及功用,都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的“二重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度的作用。
8 .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十三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C.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D.王国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2022-09-08更新 | 923次组卷 | 20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变化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
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
2021-12-21更新 | 43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昢“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道家思想缺陷日渐显现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C.儒家独尊地位得以确立D.两位皇帝时期国力的变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