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扩大太尉职权,并把太尉改为大司马,又加上大将军的称号;同时设立中央常备兵如“良家子”“羽林孤儿”。这些做法
A.有助于形成皇权专政局面B.继承强化了集权政治体制
C.容易造成权臣弄权的政局D.建立起了中央的绝对权威
2022-01-19更新 | 144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时期,提拨一批中下层官员亲信大臣充任高级侍从,担任侍中い、给事中、尚书等官职,此为中朝官。汉武帝这一设置意在
A.加强地方监察B.限制诸侯王的势力
C.削弱丞相权力D.完善官吏选拔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颁布“推恩令”,又于公元前117年分封皇子刘闳、刘旦、刘胥为齐王、燕王、广陵王,分别定都于今天的临淄、北京、扬州。这反映出
A.大一统局面得以实现B.宗法制度仍得以延续
C.分封的原则发生改变D.维护统治的现实需要
4 . 汉朝曾有大臣上奏“今末俗之弊,政事繁多……而丞相独兼三公之事”,针对此类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B.分设刺史巡视监察C.设置中朝D.确立察举制
5 . 汉初的政治统治呈现出“东西异制”的特点,西部为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东部为诸侯国,“从俗而治”。这一差异表明
A.汉代东西部的经济水平差异巨大B.汉初全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C.文化习俗差异是东西异制的根源D.战国时期西部改革更彻底
6 . "汉代郡治被视为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楷模。郡太守作为替皇帝巡守一方的大吏,上与皇帝剖符(虎符、竹使符,各执其半),有专断之威、典兵之权,下得自置吏属,行刑赏之格,管理可谓是无所不包,活脱脱是百姓的衣食父母。"材料意在说明
A.郡治制度对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B.中央和地方在权力分配上实现平衡
C.地方权力过大埋下政治危机的隐患D.郡国并行体制完全被郡县体制取代
7 .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朝廷直接管辖的有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朝廷直接管辖的有108郡、国。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郡国并行制推行B.中朝制的确立C.“推恩令”实施D.察举制的实行
8 . 在东汉,田庄的剥削者和劳动者每每是聚族而居,带有浓厚的封建宗法色彩。豪强地主贫困.的宗族亲戚,大多成为地主田庄中的劳动者。田庄的主要劳动者还有宾客、徒附和奴隶,对豪强地主有极强的依附性。在农闲时操练军事,平时为地主豪强看家护院,巡守警卫,战时则随豪强地主出征打仗。据此可知,东汉田庄
A.是封建经济的进步,推动了社会转型
B.是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对立因素
C.是王国问题的延续,分裂割据的隐患
D.具有封建宗法色彩,维护了小农经济
9 . 西汉诸侯国相是受中央任命而又隶属于王国的高层官员。他们在高祖时辅佐诸侯王国建立政权,文景时期偏重执掌王国兵权,宣帝后则以地方郡守职能管辖王国。这反映了
A.诸侯国相权力逐渐缩小B.中央对诸侯王国控制加强
C.诸侯王国问题日益严重D.诸侯国相转变为割据势力
22-23高一上·江苏南通·期中
10 .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实行严刑峻法,加重人民负担,社会矛盾尖锐化,导致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2年,刘邦正式称帝,恢复礼法、与民休息、鼓励生产、轻徭薄赋。由此可见,汉朝(     
A.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B.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
C.否定了秦朝的政治制度D.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
2022-12-26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