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所示,汉武帝在公元前119年,迁徙数十万贫民到新秦中地区垦荒,不但恢复了秦始皇时期的农业开垦规模,还把农牧区分界推进到有史以来最北线。这一政策有利于

A.强化中央对边疆的控制B.抑制土地兼并
C.扩大西汉王朝统治区域D.“推恩令”的推行
2022-05-14更新 | 479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天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古代年号之设始于汉武帝,年号既用于纪年也用于宣示统治权力。资料表明,汉宣帝时期(前74年~前48年),鲁孝王泮池刻石有“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六安国的一件薰炉也有“(元康)五年六安十三年正月乙未”字样。这可用于证明当时
A.全国纪年方式混乱B.王国问题依然严重
C.中央权威得到加强D.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2022-04-08更新 | 418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兴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汉初年,朝廷曾诏令王国、郡设立太上皇(刘邦父亲)庙、高祖庙,与中央皇室共尊同祭。但西汉后期,汉元帝下诏废除郡国庙,且皇帝宗庙只设立在京师,由当朝天子亲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集权政治的发展与稳固B.宗法观念的日益淡化
C.王国势力威胁中央统治D.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武帝在元狩四年向陇西、北地、会稽等五郡大规模移民后,又下诏说:“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并且说假如饥民“欲留”在当地居住,则准许他们“留处”。这说明当时
A.江南经济发展迅速B.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D.沿袭汉初休养生息
2022-03-07更新 | 455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盐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曹魏景元四年,蜀汉后主刘禅面对司马氏强大的军事压力,主动献降。司马氏将蜀汉的军政实力派人物和有声望的士人,一律迁往中原。据《华阳国志●大同志》记载,随后主刘禅迁往北方的就有三万家之多。“蜀人北迁”这一-做法旨在
A.促进民族融合B.发展北方经济
C.重构中原秩序D.瓦解地方势力
6 . 有学者认为:到西汉中后期,由于冶铁业实行官营,铸铁柔化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但工艺比较成熟,而且分布地域遍及全国。此论述旨在说明冶铁官营(       
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促进了冶铁技术普及
C.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
7 . 下表为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西汉时期
世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
诸侯王名刘贤刘志刘建刘遗刘终古刘尚刘横刘交刘永
王国领地28县28县11县11县7县7县3县3县3县
A.分封制逐渐被废除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渐趋强化D.诸侯传承方式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刘邦建立西汉后,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实行封国制。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自己的23个儿子到各地为藩王。这些举措意在
A.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稳定统治秩序
C.防范地方割据势力出现D.保护边疆安宁
9 . 汉武帝时期,改革地方监察制度,实行刺史出巡制,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工作方式由常驻式改为流动式,刺史要严格遵循“六条问事”,其中第一条针对豪强恶霸,其余五条都是针对两千石太守。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官员责任意识B.强化对地方有效控制
C.削弱诸侯王的实力D.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1-10-20更新 | 584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时期,提拨一批中下层官员亲信大臣充任高级侍从,担任侍中い、给事中、尚书等官职,此为中朝官。汉武帝这一设置意在
A.加强地方监察B.限制诸侯王的势力
C.削弱丞相权力D.完善官吏选拔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