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2020-02-07更新 | 211次组卷 | 71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 . 《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
A.安史之乱的过程B.藩镇割据的局面
C.农民起义的情况D.宦官专权的形势
2020-01-21更新 | 392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代地方乡族势力较为关注地方官员的去留,有时会“诣阙”请求官员留任,或带领民众遮道拦留官员,直接干涉地方官员的任免。而中央也重视向以者老为代表的地方民众核实该官员的治绩是否属实。这些举措
A.有利于稳定基层社会秩序B.保障了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
C.强化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D.反映了“家天下”观念的弱化
4 .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军政财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2019-10-18更新 | 364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1届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5 . 历史学家认为,宋代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武的思想
B.事权的分割
C.科举制的完善
D.理学的兴起
2019-09-02更新 | 668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收敛藩镇,权归于上,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欲专大利而无受其大害,遂废人而用法,废官而用吏,禁防纤悉,特与古异,而威柄最为不分。”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统一后推行的郡县制B.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现象
C.北宋解决地方割据的措施D.元朝在地方推行行省制
7 . 公元963年,北宋政府在江淮地区设置了包括盐业管理,以及控制对茶叶销售的专卖等为主要职责的转运使一职,965年“置诸路转运使”,以后又使转运使逐渐变为地方行政长官。转运使的设置表明
A.宋朝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
B.转运使逐渐有监督知州之责
C.宋朝地方分权矛盾得到缓解
D.转运使在当时地位举足轻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体现了山川行便的特点B.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2018·江苏·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宋史载,“朝廷政事,以民为本。与民亲者,莫如逐路监司,及州长吏。祖宗以来,常重其选。故监司辞见皆得上殿,而州长吏,人数猥多,不可人人廷见。则择其州之要重繁剧、与夫沿边守御之地为长吏者,则许上殿。”对材料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宋代加强对地方要员的控制
B.强调选官采用等级授职
C.宋代防止官员失职危害民生
D.彰显皇帝的信任与恩宠
2018-04-23更新 | 1705次组卷 | 25卷引用:【校级联考】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2019届高三上学期预测卷历史试题
10 . 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助手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
A.倡导重文轻武的治国现念
B.体现了宋统治者的虚伪
C.突出了科举制度的重要性
D.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