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旧唐书》中载:“天宝中,缘边御戎之地,置八节度使……赐之旌节……专制军事。”由此可知,唐朝设节度使的本意为
A.驻军边陲,防止外来民族侵扰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拥有政治自主权、财权等
C.主持沿边地区政务,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
D.加强同少数民族的友好合作
3 .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典故源自宋代政府的告示。当时的“州官”
A.负责向中央转运钱粮赋税
B.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
C.拥有封地,官位可世袭
D.由文官担任,受通判节制
2017-10-06更新 | 365次组卷 | 3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重庆市外国语学校(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4 .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政府开始颁给州县官员格式固定的“历子”,令一一填写。其内容包括户口税收、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招诱流民、公平执法、摒除盗贼等项目。任满时携至京师,以,为年终考核及终任以后赏罚升黜之凭据,“敢有妄书功劳”者皆予除名。据此可知
A.完善地方考核利于中央集权
B.廉政与监察是强化皇权的关键
C.制度的创新受到时代的局限
D.保护小农经济是政策的出发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全汉昇《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连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朱棣迁都北京。

6 .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中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唐太宗时为改变这种状况,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该做法无法
A.肯定现有政治秩序,维持政权稳定B.使谱牒在选任官员时作用减小
C.抑制旧士族影响,加强君主专制D.扩大政权基础,维护国家统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朱子语类》中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注重分割宰相的权力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原创)“夏 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 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五代传,宋元 后,皇朝至此完。”按照朝代更替顺序,文中空缺处应该是
A.商、唐、十国、明清B.舜、秦、隋朝、明清
C.商、秦、隋唐、明清D.商、秦、唐朝、明清
9 . 宋代文天祥说:“本朝惩五季之乱,消除藩镇,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浸弱,故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这说明
A.宋代没能消除藩镇割据的危害
B.宋代中央集权软弱无力
C.宋因强化中央集权而导致积贫积弱
D.宋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封国势力对朝廷构成威胁B.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C.节度使发展成为割据势力D.地方行省拥有经济和军事大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