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据《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实行更戍法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3 . 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
B.君主专制的膨胀
C.监察制度的弱化
D.谏议制度的消亡
4 . 北宋诗人苏舜钦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之,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A.冗官B.冗兵C.积贫D.积弱
2016-11-21更新 | 582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九中学高二历史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2016-11-18更新 | 128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0年湖南省雅礼中学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6 . 有关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铲除了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基础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导致政府机构重叠,开支庞大
D.使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
7 . 宋太宗初年,西北边境上的州郡大都以文官充任,在官衔前加上“权知”二字,如“权知州事”,以表示其“名若不正,任若不久”,并规定“三岁一易”。这表明当时
A.地方武将拥兵自重现象普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趋加强
C.西北边境的威胁得到了缓解
D.事权分割导致冗官现象严重
8 .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下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隋朝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2015-04-17更新 | 441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
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军权
B.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
C.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
D.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司法事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