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即所谓“不收为兵,则恐为盗”“饥岁莫急于防民之盗,而防盗莫先于募民为兵”。北宋的募兵政策
A.加重国家财政负担B.导致官僚队伍膨胀
C.提高军队的战斗力D.达到富国强兵目的
3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材料一   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创立和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成兵布置、调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和唐初制度建设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4 . 宋朝负责管理军事有关事务的有四个部门。枢密院负责军令、调动和高级军官的任免;“三衙”统率禁军;兵部负责后勤事务和管理地方的厢军;吏部负责武官铨选。这种制度设计旨在
A.分化事权,相互牵制B.明确分工,提高效率
C.地方分权,中央集权D.便于训练,提高军力
5 . 中国古代某朝始设通判,原意为“州府之政,无不统治”,时人则根据其实际职能称之为“监州”。通判这一官职设置于
A.西汉B.东晋C.唐朝D.北宋
2022-02-1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元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6 . 宋太宗曾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为此,宋朝
①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②设诸路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
③设三司、枢密院与参知政事分权④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 . 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最初为临时委派的行军总管;唐高宗、武后时期,为了加强边疆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行军总管开始演变成地方大军区的军事长官。材料说明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A.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8 . 宋太祖鉴于唐末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下列属于该方面措施的是
A.推行九品中正制B.用文官任知州C.在地方上设行省D.实行奏折制度
10 . 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这一做法旨在
A.强化集体议事制度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C.削相权以强化君权D.践行重文轻武政策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