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制度的存废与革新”是每一个民族在寻求发展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材料二   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在所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三   第五条   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国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录)》


(1)据材料一,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人的共同政治心理诉求。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光荣革命”到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发展过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双重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年份贵族阁员非贵族阁员
1832~18666436
1867~18843523
1885~19054029
1906~19162526
1918~19352582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2016-04-07更新 | 431次组卷 | 3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育才中学孔德学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
A.反映了内阁行政权扩大的趋势
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
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
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
5 . 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材料三   1901年,张之洞提出:“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材料五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三条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材料三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三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4)根据材料四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5)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世界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表现。
2020-12-08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六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二战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实施“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过程中,曾遭到英国上议院的极力反对,但国王乔治六世坚定支持丘吉尔。国王的出现,使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
A.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君主权力
C.国王有不可替代的政治地位D.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2020-01-10更新 | 185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接受了这样的现实:必须接受反对党政府组阁,必须在政党政治中保持中立,不以个人好恶决定首相和内阁成员的人选,而必须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这主要表明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加紧控制议会
B.议会主权的原则开始确立
C.内阁脱离了与国王的政治联系
D.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得以完善
2018-06-13更新 | 243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宁夏银川市银川唐徕回民中学等三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32年,英国工业家佛莱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的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材料反映出当时
A.英国尚未建立民主制
B.工业资产阶级没有权力
C.责任内阁制开始出现
D.工业革命推动议会改革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提示:以英国、法国、美国为例)
2016-11-27更新 | 355次组卷 | 28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兴庆区长庆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6年,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当时英国首相艾登联合法国、以色列,准备用武力赶走纳赛尔。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并不支持动武,但她只是问:“你们确定这样做明智吗?”最终,英国还是卷入了战争。这说明英国女王
A.仍可制约首相
B.已经统而不治
C.拥有外交大权
D.主张和平外交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