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0 道试题
1 . 2016年7月13日,前内政大臣特蕾莎·梅拜见女王后,正式接替卡梅伦,就任英国首相一职,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英国历史上第二位女性政府首脑。下列关于英国首相和国王的表述正确的是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
A.英国首相是由选民直选的
B.英国首相对国王负责
C.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
D.英国国王有权否定首相提名的内阁成员
2018-09-24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05 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说“英国革命(光荣革命)最终在传统政治模式与民主政治之间找到一个稳定点”。由此可见英国近代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具有激进的大胆创新性
B.完全照搬传统政治的模式
C.将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
D.开创近代民主政治新体制

3 . 英国是现代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制度创新推动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宽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故的或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1832年6月7日,经过18个月的激烈斗争,改革法案由国王签署,正式生效,第一次议会改革成功了。从内容上看,第一次议会改革只是一次小小的变动。然而,有第一次改革就会有第二次改革,第一次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表明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档,适时的变革最为明智;改革之路可以走得通,其必要的前提是:人民持久的斗争,统治者适时的让步。从改革的最终成果看,得益最大的是中等阶级,但其他阶并非有所失,在日后的历史进程中反而有所得。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成功的原因及其成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英国议会改革中获取怎样的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30年,英国艾格蒙特勋爵评论当时的首相沃波尔说: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王座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政治制度的腐败B.议会是政治制度的基础
C.责任内阁制成为政治制度的核心D.工业革命影响政局变化

5 . 材料1833年,英国皇家委员会经调查后,认为应进行大规模的公共空间建设,建议由私营业主来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由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据此,1835年,议会通过了《私人法令》,允许在任何一个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园的城镇建立公共园林;1838年要求在所有未来的圈地中,必需留出足够的开敞空间,“足够为当地居民的锻炼和娱乐之用”,“以提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1845年,柴郡切斯特市获得议会法令,建设公园与娱乐用地;1846年,曼彻斯特也获得此项权利。1859年,议会通过《娱乐地法》允许地方当局为建设公园而征收地方税。在全国上下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全国范围内各城市掀起了公园建设的热潮。

—摘编自陆伟芳《城市公共空间与大众健康》

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英国公园建设热潮形成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强城市公园建设的历史背景。

2018-09-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
B.立宪制和议会制
C.君主制和共和制
D.立宪制和共和制
2018-09-21更新 | 393次组卷 | 72卷引用:2014届湖南省衡阳市八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1746年,英王乔治二世否决了首相享·佩兰的人事提案,佩兰率领全体内阁成员集体辞职以示抗议,乔治二世被迫让步。这就开创了英国一个先例,即
A.国王权力在内阁和首相之下
B.责任内阁制最终确立
C.国王失去了对内阁的控制权
D.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2018-09-2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十六周小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

(4)综合所述,谈谈你对世界政治文明进程的认识。

2018-09-2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学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9 . 有人说“政治是妥协的艺术”,也有人说“在中国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作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三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旧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四

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市各校学生3000余人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还我青岛”血书,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随后发生学生大规模游行。5月5日,北京市各大专学校总罢课。清华学生宣布“从今日起与各校一致行动”。1919年6月3日,北京市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全国各大城市罢课、罢工、罢市,声援北京市学生的爱国运动。被监禁的学生获释。6月23日,徐世昌总统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政府已电令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从缓签字。6月28日,原定签约之日,中国代表团驻地被留学生包围,代表团发表声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大事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在国家结构形式上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的理解。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与妥协的认识。

10 . 完善法律制度,依法治国是政治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三表中对债务的“执行”作了详细规定,大概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第二,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他到长官前,申请执行。第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他担保,则债权人得将他押至家中拘留,拴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

—摘编自《罗马法原论》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十二铜表法》的认识。

(2)上一示意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选择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上述材料强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运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