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5 道试题
1 . 1875年法国宪法颁布后,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在实际中总统的权力日益缩小;法律上内阁只是总统的附属机构,但在议会的支持下内阁成为实际的政府;宪法对议会行使倒阁权的规定很苛刻,但实际上议会倒阁却极为频繁。这表明法国
A.确立了完备的分权制衡体系B.法律凌驾于议会权力之上
C.根除了政府强权统治的弊端D.代议制民主政治亟需完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辛同学参加了以“战争与民族意识觉醒的关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了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对于德国曾是莫大的耻辱,而同时它又是德国走向民族大复兴的转折。

——【俄】列宁

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

——梁启超


材料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激起了被占领的国家和地区民族的反抗。德意志资产阶级深深感到其利益受到严重的威胁,德意志爱国主义者认识到了加强民族意识、唤醒民众民族自觉的必要性。他们大力宣传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致力于民族解放斗争,民族复兴运动开始广泛地兴起。

——摘编自罗群芳《拿破仑战争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兴起》

甲午中日战争激发了国人的民族意识。1894年,孙中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895年,严复首次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口号;康有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1901年,面对“亡国灭种”的严峻危机,梁启超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从而开启了近现代中国民族意识觉醒和民族精神重构的伟大历程。

——摘编自布海璐、毛维国《论近现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精神的重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与民族凝聚力建设探寻》

通过研读,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5-14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三)历史试题
3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巩固共和制B.平民可直选法国总统
C.保障了选举公平性D.消灭了法国保守势力
4 . 1871年,俾斯麦成为德意志帝国首相。帝国虽然成立了若干“署”,如邮政、海军、内政、司法等,但领导“署”的官员没有大臣的职权,只称国务秘书。在官方用语中,只有“帝国领导”,而没有“帝国政府”。这说明当时
A.联邦制受到官员青睐B.民主立宪推动统一进程
C.责任内阁制基本确立D.首相政治地位非常突出
5 . 1877年5月16日,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西蒙内阁辞职,并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拒绝信任新政府的众议院。新众议院竞选中共和派以323席对208席的优势战胜保守派,胜利返回议会。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1875年宪法形同虚设B.宪政体制已基本确立
C.总统拥有较大的权力D.君主制观念根深蒂固
7 .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B.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2021-03-16更新 | 379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0年,威廉二世即位后,他重启了宫廷文化,用大量的行政拨款来营造皇族威势,在宫廷.中建立“影子内阁”掌控政权,在国家各地树立雕像制造个人崇拜的氛围。但这些行为遭到了国会进步人士的反对,并且多次在镇压劳工等问题上抵制皇帝的法令。这反映了
A.德国民主政治有所发展B.议员与劳工们立场相同
C.国会能够有效限制皇权D.影子内阁需对议会负责
9 .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先后出现过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
A.专制王朝力量强大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
C.民主进程历经艰难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2020-12-12更新 | 525次组卷 | 43卷引用: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美术班下学期第一次(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启蒙思想家们行动坚决、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不畏强暴,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独立和自由的人,要在理性的引导下,要用理性来批判专制王权、封建特权和宗教神权,追求和实现人的权利、自由和平等。正因为有了这些启蒙思想家的哲学理论,才能使得启蒙运动贯穿数百年,席卷整个欧洲。启蒙运动还陆续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着封建统治。

——摘编自徐辉《浅析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思想》

材料二   英、美、法政体是西方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成果,在理论上实践了启蒙思想家描绘的“理性王国”,只是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才表现出不同的制度实现形式。英、美、法三国普遍形成了相互竞争但又争而不破的两党或多党制,它们认为对不同权力机构的掌控和彼此制衡才是民主制度能够实现权力制衡的关键所在。德、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在政体上却保留了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了世界政治的发展。

——摘编自康晓《英美法三国政体的异同及其文化成因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启蒙运动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成德日与英美法近代政体存在差异的因素。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