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787年宪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美国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8-11-27更新 | 313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2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2 . 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时,北方各州代表想让国会有管理贸易的权力;但是,南方各州反对,他们害怕国会运用这个权力来结束奴隶买卖。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即国会在1808年之前不会讨论禁止奴隶买卖。这个方案
A.体现了美国宪法民主的精神
B.以妥协折中的方式维持了美国统一
C.彰显了美国结束奴隶制的意愿
D.充分暴露了美国奴隶社会的本质
3 . 近代以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构组织原则采用三权分立,而新中国成立创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却规定实行议行合一。这主要由于
A.人民在国体中的地位不尽相同B.国情及文化和价值理念的不同
C.不同阶级革命的结果必然不同D.经济基础要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2018-10-25更新 | 2974次组卷 | 29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关于立法机关的设置存在州权平等和比例代表两种方案。经过讨论,最终通过了设立各州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的¨两院制”方案。美国实行”两院制”
A.消除了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B.分割法权保障了民主制度
C.实现了南北各州之间的相互妥协
D.有助于联邦制的建立与巩固
2018-09-29更新 | 1782次组卷 | 25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脱出来。”这主要说明
A.分权较大影响了政府工作效率
B.三权分立利于克服邦联制弊端
C.分权是为了保障资产阶级权益
D.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6 . 188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州际贸易法》规定任何客货运输商如果通过特别资费、折扣和返款等手段对同样的运输服务多收或少收运费,即视为不公正的价格歧视,应予以禁止;对违背本法者处以不超过5000美元的罚款。这表明美国
A.国会的立法权扩大
B.联邦政府禁止自由竞争
C.贸易冲突危及国家安全
D.联邦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7 . 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法律须经两院通过方可生效。这一设计(     
A.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B.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
C.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D.体现了联邦各州间的妥协与平衡
8 . 在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不断演变的进程中,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9 . 下表是1787年5月美国制宪会议的参会者情况,经过几个月的激烈争论,通过了被美国人民奉为“《圣经》”的1787年宪法。由此可知,这部宪法
代表土地投机者高利贷者工商航运者持大量公债者奴隶主
人数1424124015
A.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产物
B.宣扬了人人平等观念
C.协调了美国各个阶层间的矛盾
D.体现了天赋人权学说
2018-05-25更新 | 473次组卷 | 38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10 .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
A.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C.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2018-04-09更新 | 526次组卷 | 24卷引用:【校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