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6 道试题
1 . 有学者指出,《南京条约》及附件的签订暗含了丰富的羁縻思想,领事裁判权的让与是羁縻之道中因俗而治的体现,开放通商口岸也是以通商为饵羁縻夷人。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B.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C.未看清英国政府侵略的本质D.国际地位得到了巩固
2022-05-09更新 | 38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南京条约》中开放通商的“五口”,是英国人基于“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且临近富饶的江浙”等理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意在
A.打开中国市场B.掠夺中国劳动力
C.向中国大量投资D.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
2022-03-17更新 | 323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西省赣州市信丰中学高三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晚清时期,有些商人为了节约成本,遂将原来主销内地的台湾、广东蔗糖运往香港,再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原销本省北部的烟草,竟先运香港,再运回本省。这些商人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因为
A.列强攫取了关税特权B.香港被割让给英国
C.清政府开放五口通商D.农产品日趋商品化
4 . 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朝统治者依然死抱住“中国中心’的残破罗盘。这个时代错误的传统观念使中国在此后几十年中都找不到自己在现代世界坐标上的准确方位”。以上观点旨在强调
A.统治者未能正确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B.近代早期中国还没有实现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C.近代中国社会缺乏领导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D.“中国中心”观是阻碍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因素
5 . 蒋廷黻先生曾指出:“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至于协定关税,新的税则平均到百分之五,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所以他们以为这是外交的成功。”这反映了当时的清政府
A.极力维护国家主权B.“天朝上国”意识浓厚
C.缺乏近代外交观念D.积极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6 . “自关税协定制度成立以来,以进口税率之低,外国纷纷以其过剩制品输入我国而莫之能御…而同时以出口税之不能免除,致应奖励对外贸易之物品,亦不能免税,此出口贸易之不能发达也。”这一状况
A.出现于《马关条约》签订后B.表明关税起到保护国货的作用
C.导致了我国贸易逆差的出现D.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7 . 1844年2月,美国派往中国的第一个外交使团抵达澳门后,公使顾圣提出北上赴京向中国皇帝面呈国书和订立和约的请求。并抄送《南京条约》等中文本以供美国使团参考。而两广总督程矞采在回复顾圣时坚持美使团应该在粤候旨,而不宜赴京面圣,且认为中美两国无须缔结条约。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
A.清政府官员坚持闭关锁国政策B.美国追随英国在远东站稳脚跟
C.清政府的举措受限于传统思维D.中美相互妥协实现利益最大化
8 .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英国方面要求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缴纳。这说明《南京条约》
A.反映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要求B.导致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C.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D.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9-10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9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A.解释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2021-11-28更新 | 797次组卷 | 168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10 . 《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
2021-11-22更新 | 496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3-2014学年江西赣县中学北校区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