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近代不平等条约直接相关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8-05-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清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实录》中关于“国体”有不同的记载。1840年以前,“国体”的涵义多为“国家体制”;而1840年以后,其涵义多为“国家体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体”内涵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B.历史学家对“国体”的解读前后矛盾
C.“国体”的内涵因政权更替而发生变化
D.《清实录》中“国体”内涵与国际接轨
3 . 据史料记载,1839年9月穿鼻海战,英军无人员伤亡,清兵则死亡15人,中国水师29艘战舰几近全毁。而林则徐报告皇帝“收军之后,获夷帽二十一……项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这种现象反映出
A.中国人的封闭愚昧
B.战争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C.对英作战指挥失误
D.中英存在较大军事差距
4 . 清代文献记载,“中国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其缘边滨海而居者,是谓之裔,海外诸国亦谓之裔。裔之为言边也。”此记载说明
A.中国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英国侵略加深了中英间的矛盾
C.国人对世界缺乏足够认识
D.地缘使得中西方之间交流中断
5 . 《上海县志记载:“当时划定此界,系允许外人于此界内可以随便寄居,非即将此界交与外人管理,则当时所谓开埠者,尚未至喧宾夺主,而租借二字之名词亦末成立也。这表明租界设立之初
A.英国人在租界受到完全限制B.英国人已经获得领事裁判权
C.租界主权仍在中国手中D.上海尚未成为通商口岸
6 . 据吕思勉《中国近代史》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英兵既逼江宁,清廷战守俱穷,与英使订立条约。许英商任意与华人贸易,进出口税则订明秉公议定。”这一“条约”
A.迫使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
B.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C.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D.使清廷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7 .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木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最终“中国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失去了
①关税自主权②内地设厂③台湾岛④香港岛
A.①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材料这样记载近代中国的上海: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从材料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有
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上海是近代亚洲少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③有人称开埠后的上海为“十里洋场”
④近代上海是远东的重要港口、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金融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9 .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6-12-13更新 | 763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