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3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前,清朝只有广州一处海关。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陆续在福州、上海、九江、南京、张家口、伊犁、蒙自(云南)亚东(西藏)等地设立海关共82个,其中69个是根据条约要求,13个是自设,分布遍布沿海、沿江和沿边。海关的设立适应了
A.列强侵略扩张的要求B.近代经济格局的变化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外经济联系的需要
2 . 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受命在北京换约受阻,他宣称:“赴京师乃攸关权利而非出于恩赐”,于是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击败。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跟这次换约风波直接相关的侵华战争
A.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B.实现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C.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D.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 . 有学者指出:“这场战争签订的几个条约彻底打碎了中国自以为是的封闭体制,二十年蹉跎徘徊后终于踏上向西方看齐的轨道,外国人员在条约保护下可以在中国内地自由出入。”“这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 《天津条约》签订后,咸丰帝认为“驻京一节,为患最巨,断难准行。”强调外国公使驻京是只准暂住,而且“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眷属”。甚至不惜以“全免关税、开放鸦片烟禁”等“大皇帝新恩惠”来换取取消该条款,这表明清政府
A.极力地维护朝贡贸易体制B.抛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固守儒家礼仪和华夷观念D.试图抵制东交民巷驻军
5 . 1861年,为处理国家的对外事务,清朝成立总理衙门。总理衙门存在40年,任职官员大多通过考试选拔,以下是某些时期的部分入职考题,从考题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晚清
咸丰十一年(1861年)言忠信,行笃敬
同治三年(1864年)淑仪君子,其仪不忒
光绪九年(1883年)铁路议
光绪十六年(1890年)土圭(测四时、方位工具)致日景论策问:条约、舆地、算法、制造

A.完全摒弃中体西用思想B.选官标准逐步适应近代化的需求
C.封建传统观念影响深远D.中央机构半殖民化程度日益加深
6 . “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英美盟军B.反法联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7 . 鸦片战争后,道光一朝的君臣在有关对外条约的谕旨和奏折中充斥着“恩赏”“推恩”“新恩”等外交语言;之后在中外条约关系的实践中,清政府官员往往用诸如“以求两益”“互得利益”“互惠互利”的表述。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政府
A.开始追求利益外交B.与列强关系趋于平等
C.洋务新政成效显著D.天朝上国理念的动摇
2021-12-30更新 | 498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条约谈判:“怡亲王深深明白,对于咸丰皇帝来讲,开放天津不是个事儿,赔银一千六百万两也不是个事儿,带几百人进京换约也不算事儿,就这个夷人亲见皇帝,它是个事儿,事关国体啊。”这反映出清政府
A.缺乏近代外交观念B.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C.积极融入国际潮流D.重视维护国家主权
9 . 法国海军上尉帕吕在回忆录《远征中国纪行》(成书于1863年)中写道:“八里桥(东距北京通州八里)一役,联军弹药耗尽急需补给,可就在此时,清军首领僧格林沁撤退了,沿着石板路逃回了北京圆明园。”八里桥战役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10 . 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状况,这些史实能从侧面说明
时间事件文献
1759年乾隆皇帝因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洪仁辉用中文向清政府申诉而被流放,其中文老师直接被处死。原因是外国人没有资格说中文,更没有权力向清政府申诉《旧中国杂记》
1858年“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被判了死刑!《天津条约》第51条
A.中国国际地位的下降B.西方国家实力不断增强
C.中国华夷观念的改变D.开启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