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义和团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

材料三:“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指什么事件?它与“国土欲瓜分”有什么联系?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怎样的态度?为什么?

(4)依据材料三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实际反帝效果。

2017-12-1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作业试卷
2 . 对于义和团,劳顿引证了义和团领袖于栋成所发布的一个布告,布告写道:“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以淫邪污辱我们。”劳顿的引证
A.正确揭示了义和团兴起的原因
B.说明了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性
C.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寻找借口
D.对史实的论证存在主观片面性
3 . 史料分析、问题探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贵国皇帝树立友谊,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则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对于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张海鹏教授说:“为反抗西摩尔联军乘火车进京,大规模破坏铁路,完全是作战手段。”而袁伟时教授却说:“义和团毁电线、拆铁路、烧洋货……凡沾点洋气的物和人,必彻底消灭而后快。即使义和团真的立下了“扶清灭洋”的伟大功勋,也不能回避它的这些反文明、反人类的错误。”


(1)研读材料一,与英国平等的通商建交请求相比,两总督上呈的译文体现了怎样的外交理念?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从解读材料视角的不同,简析两位教授对义和团运动中“挖铁路”行为看法不同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