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22 道试题
1 . 《中国近代史》中对某次战争如下描述:敌军第一军既在辽阳东路受挫,便决定冒险西侵,先攻占海城,再对山海关发起进攻。对清军来说,敌据海城,将北窥辽阳、奉天,西迫营口、锦州,大局攸关。在此后的两个多月,清军先后发动五次规复海城大战,均未切断其后路。与该战争相关的是
A.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掀起“实业救国”的高潮
2 . 近代中国的沿江沿海某些城市先后被列强强制开放为通商口岸。下列条约中把重庆列为通商口岸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1-01-0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8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一些主战的将军、督抚很快就变到主和的立场。道光皇帝也曾显得好像是坚决主战,但是他不断地动摇,终于接受屈辱的和约。这就因为他们在主战时都不切实际地认为可以一战取胜,当速战论行不通,马上就转到了投降主义。林则徐是一贯的坚决的主战论者,但他最多只能在他曾负责的广东地区加强防务。在封建官僚集团中虽然还出现了林则徐这样优秀的人物,但他在本集团中只能受到排挤和打击。当整个封建统治势力已经被敌人的海盗行为所吓倒,而认为议和投降比打仗有利得多的时候,林则徐被撤职查办是不可避免的。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两个从事现代化历一代人之久的国家间的一场重大较量。在陆上,日本在平壤将李鸿章的淮军打得落花流水,随后成立了以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府,并宣布朝鲜独立。在海上,中国的境况更为悲惨。尽管中国海军吹嘘有65艘军舰,相比之下日本只有32艘;尽管中国海军力量在世界排名第8,而日本只排名第11位,但是中方并没有将所有船亲都动员起来作战,有李鸿章的北洋舰队与日方交战,南洋舰队以及另外两支舰队则保持“中立”,以图自保。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晚清军备上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共同影响。
2021-01-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洋务运动实践了师夷长技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
5 . 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史上开放为商埠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厦门   ②天津   ③杭州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
2021-01-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欧亚国际双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近代一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此次战争的结果
A.导致中国被迫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B.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C.使东交民巷实际成为“国中之国”D.使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后,驻台清军将领刘永福表示“万死不辞”,“愿合众志成城”,反对日本割占台湾。台湾新竹秀才姜绍祖自散家财,招募义军,组织抗日。台湾苗栗秀才徐骧率义军与敌人浴血奋战,中弹跌倒时,仍然高呼“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复台湾……)

材料三   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此后几十年,台湾海峡像一道鸿沟,隔开了两岸骨肉同胞……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以上材料均出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1)请思考材料一说明了什么?19世纪90年代日本对我国发动了哪场侵略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请问这一条款对中国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3)阅读材料二指出,台湾人民在反割台斗争中表现了怎样的一种精神?
(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回答九二共识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2020-12-3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年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   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日益加重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人们常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这种民族精神的真正觉醒与近代哪一次战争有关?
(2)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时期民族精神进一步丰富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如何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2020-12-3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新津为明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北华捷报》曾报道:“我们正目睹着这个自以为是、愚昧无知、毫无原则的大清帝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蹂躏。尤为讽刺的是,给予他们如此打击的正是他们最痛恨和鄙视的在一两百年前还如小学生般仰望他们的邻国”。材料反映了(     
A.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打击B.甲午战争导致中日关系的逆转
C.各国列强对中国遭遇的同情D.甲午战争中国对日本的鄙视
10 . “一方面,它标志着中国遭受更严重的侵略和奴役的开端:另一方面,随着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的紧张和经济状况的急剧变化,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掀起的改革和革命也在快速酝酿之中”。材料中反映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12-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