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五四运动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纵观党的一百年奋斗历程,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精神内涵不同,但实质归一,具有完整的共生特质。中国精神不是单一的某一种精神,而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对精神生产和精神指引的领导,逐步建构起的一个具有整体架构的中国精神谱系


——摘编自邹绍清《论中国共产党构筑中国精神谱系的百年历程与基本经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所体现的中国精神谱系中的一种“共生特质”,并予以阐释。(要求:“共生特质”表述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1-06更新 | 19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部分重点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五四前,人们还在争论白话与文言之优劣,白话应有的规范以及白话能否成为诗的语言等:五四后,白话竟不需任何形式的批准与认可,直接成为参与运动的人的共同语言工具。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白话取代文言的文学革命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D.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某学者认为,五四知识分子在启蒙思想的框架中处理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问题,他们信奉公民爱国主义,这种基于民族国家的公民爱国主义,表达了民国初年启蒙知识分子的一种新型的民族主义理念。该学者意在强调五四运动
A.形成了反帝统一战线思想B.刺激了民族意识的萌发
C.实现了救亡和启蒙的结合D.实现了民主革命的目标
4 . 1920年5月梁启超作《“五四纪念日”感言》一文,谈到他对“五四”的价值判断和思考:“吾以为今后若愿保持增长‘五四’之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梁启超的认识客观上有助于
A.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B.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
C.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D.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五四”前后,中国大地上涌现了诸如改造联合会、新教育共进社、曙光社、家庭建设讨论会等新式社团,可谓五花八门;同时,还涌现出了形式多样的新式期刊,如《建设》等。这些新式社团和期刊的大量涌现反映出当时(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B.新民主主义革命显示了巨大力量
C.民主与科学成为了新思潮的主流D.人们对新社会表现出极大的渴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毛泽东认为:“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干部。”毛泽东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主要是强调
A.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奠基作用
B.它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中国工人阶级和学生的先锋作用
D.它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2020-01-25更新 | 309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1919年9月,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曾深有感慨地说:“今年中国发生了一种国民舆论的大警觉……可以使我们断定中国将来的重要国事必须要先得国民的意见,必须要合乎国民的需要。”芮恩施的这番感慨产生的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B.五四运动后国民民族意识增强
C.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领导者D.巴黎和会上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五四运动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社会主义新价值观在中国思想世界的流行和凸显,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主张者,对社会主义新价值观赋予了形形色色的内涵和理解,热闹非凡。这一现象
A.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基础B.反映了中国思想界的混乱局面
C.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D.促进了社会主义新思想的传播
2021-04-1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高一某同学在学习笔记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了如下记录。据此判断,这一历史事件应是
A.五四运动B.中共诞生C.北伐战争D.百团大战
10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A.新的白话文学由此建立
B.其实质上可理解为“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C.它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D.期间《新潮》《国民》等期刊受到青年学生欢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