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党的标语、口号是党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党用以唤起民众、鼓舞斗志、指引航程的政治号角。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24-1927年“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巩固革命联合战线”。
1927-1937年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1945年“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人民服务”。
1945-1949年“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整理自厉有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标语口号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角色分析》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伐,泛指中国历史上由南向北的大规模战略攻击。近代的两次北伐,在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北伐,在答题卡的示意图中标示这次北伐的大致行军路线,并为此次北伐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在示意图中用→明确标示行军路线;解说词表述完整清晰。)
2021-12-01更新 | 33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百校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25年东征战役期间,黄埔军校的共产党员们不仅积极参加战争,而且还做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群众工作,例如派吴振民等人协助海丰农会训练农民自卫军;派周恩来同志负责建立东江地区各级国民党组织等等。共产党人的这些工作
A.有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顺利展开
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D.隐含着国共合作破裂的危机
4 .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指出当下的主要任务是“加紧的在农民之中工作”“以建筑工农革命联合的基础,而达到国民革命的全国范围内的胜利”,随后中共大力开展各地的工农运动。上述事件(   
A.为北伐的胜利进军准备了群众基础B.属于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C.深化中共对统一战线必要性的认识D.表明中共即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5 . 1926年蒋光慈的《少年漂泊者》小说正面表现了黄埔军校及北伐革命的场景,但其场景包装的情调却是卢梭《忏悔录》式及拜伦式英雄的风采。该材料可用来佐证当时
A.革命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B.人们对于革命理想的寄托
C.国民革命遭受了巨大挫折D.启蒙思想推动革命的发展
2021-09-30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双基检测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潮军施行“将必亲选、兵必自幕”的原则:曾周蒲挑逸统领页,统领挑逸管官,以此类推,直到最基层士兵。曾国藩一般是从同乡、师生、友期、周学中挑选将领及幕僚,他手下将领同样如此。曾国藩热衷于向士兵潍输儒高家思想。他以礼义忠信为本,制定严格的翠事纪律。湘军待遇远优于绿营军。营官每月工资是50两银子,这个工资水平相当于朝廷从一品的两官。湘军在编制方面,以营为基本单位,分为水、陆两师,装备火器与冷兵器各半。火器中洋枪洋地部分外购部分自主制造。

——据王盾《湘军史》等

材料二   民国倾覆,军阀混战,孙中山痛感没有自己的军队来维护新生的共和政权。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见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武装之基础。19241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军校主要设政治、教授、教练等部。政治部主管政治教育、党务和宣传;教授部和教练部(后合并为教育部)分管军事学科和术科的教学与训练。一批苏俄专家直接参与军校的筹建和顾问工作。1924年,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教导团效法苏俄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军校规定所有员生均需加入国民党,学员必须同时受军纪和党纪的约束。军队党化,破除了过去军队私有化的许多弊端,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巩固及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军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埔军校建立的背景及意义。
2021-09-2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的出现
A.便于土地革命全面推行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顺利开展
C.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D.推动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021-09-21更新 | 271次组卷 | 44卷引用:2016届广东广州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历史试卷(一)
8 .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政局变化示意图。据图可知,这一变化体现了
A.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B.辛亥革命得到各地响应
C.中国实现形式上的统一D.中国革命重心发生转移
2021-09-13更新 | 24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1-09-11更新 | 1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26年江西水灾发生后,江西党组织这样向农民解释水灾原因:“军阀年年向人民诈重税专以饱自己私囊,延长战争,丝毫不顾及农民的利益——不疏通河道,以利水源;不培植森林,以节雨量;不赔补堤防,以防溃决”;军阀根本不顾民众死活,却只知道“为帝国主义利益与自己地盘而战”。这种解释逻辑主要是为了
A.指责帝国主义侵略及军阀腐败统治B.唤醒农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正当性
C.打破农民“天灾祸人”的传统观念D.反思社会秩序治理失效的深层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