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红军长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2019-01-30更新 | 1209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明光市包集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2019-01-21更新 | 24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年安徽省蚌埠三中高二8月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毛泽东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胜利后中国革命的新变化是
A.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目标任务由反蒋转为抗日
C.革命范围由南方转向北方
D.指导思想由照搬转为自主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材料二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


(1)对比指出材料一、二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分析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经过这两次反复,中国民主革命是如何转折的。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6 . 诗言志,史铸诗。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是
①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
②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③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④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8-09-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屯溪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入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鲁迅先生曾向中共中央发过一份贺电:“英雄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未来。”与这则贺电直接相关的是
A.北伐胜利进军
B.挺进大别山
C.长征的胜利
D.淮海战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下列关于红军长征说法正确的是
A.1934 年红军三大主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B.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红军长征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战略转移
D.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3年4月南京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开始长达半年之久的欧美之行,并与美国签订5000万美元的棉麦借款合同。

1933年和1934年两年间,(南京政府)购买军火费用达6000多万元。

1933年5月签订《塘沽协定》后,日本在华北的侵略活动告一段落。

1933年6月,蒋介石在南昌主持“剿共”军事会议,通过军事、谍报、宣传等“剿共”方案,确定第五次“围剿”的基本原则仍为前一年提出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即“用三分的力量作战,用七分的力量来推行作战区的政治。”

1933年8月,南昌行营制定颁布《惩治土豪劣绅条例》,规定:“武断乡曲,虐待平民,致死或笃疾者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1933年8月,南昌行营颁发《剿匪区内招抚投诚赤匪暂行办法》:“投诚赤匪经该管县政府核准归原籍居住后,其生命财产应一律予以保护。”

1933年10月17日,蒋介石《战字第二一三号》训令:“匪区纵横不过五百方里。如我军每日能进展二里,则不到一年,可以完全占领匪区。”“不先找匪之主力,应以占领匪必争之要地为目的。”即以严密的工事和碉堡层层推进,通过缓慢但有效的占领方式,压缩红军作战区域,限制红军的活动空间,迫使红军真面目的主力决战。

——摘编自张其昀主编《先总统蒋公全集》,台北,中国文化大学,1984;《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柒》,台北,国民党中央党史委员会,1984

材料二1930年7月《申报》报道:“平均潮属每年所产之盐,销入闽赣外省者占十分之七。”闽赣对外来食盐的依赖,可见一斑。

1932年6月、10月和1933年7月,由于财政紧张,苏维埃中央政府先后三次向苏区人民发行公债60万、120万、300万。第一期公债大都用抵交土地税方式陆续归还,第二、第三期则基本成为无偿的贡献。

1933年底毛泽东调查得出:江西兴国长冈乡全部青壮年男子(16岁﹣45岁)407人,其中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320人,占79%。

1934年初,整个中央苏区荒田达到80万担。

1934年3月张闻天记:江西于都“岭背区特派员乱打土豪,故意将中农当地主打,造成群众恐慌和逃跑。”

1934年4月,兴国县的红军家属达61670人,留在后方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

1934年年中,随着前方战事不利,物价再现暴涨:“米每元五斤,盐每元一两五钱,柴每斤二角。”

1934年9月,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因逃亡、生病减员达1800余人,几乎占到该部总人数的1/3。

1934年7月张闻天记:“在查田运动的名义之下,任意没收了地主富农兼商人的店铺与商品,或是把工人当了地主打,‘但没一个人敢起来纠正,甚至负责的机关也听其自然不去干涉,因为大家怕这种干涉会遭到右倾机会主义头衔与同地主资本家妥协的罪名。”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一版P248﹣351

(1)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在第五次“围剿”前后南京政府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五次反“围剿”前后中央苏区的困境。

(3)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博古、李德军事上“左”倾错误导致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