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长征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毛泽东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材料回答,诗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导致这次“远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你以旅游的形式带着人们重走“中央红军”的长征路,为此拟定一条路线。
(3)你认为长征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2017-03-03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上征途”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右倾错误
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
4 . 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A.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B.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D.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陈云说:“我党为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把主力从过去的苏区撤出,目的是要在中国西部的广阔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准备
A.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
C.战略转移,突围长征
D.纠正“左”倾错误
6 . 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色政权进行战略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B.日本侵华,危机加深
C.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D.打通通往苏联的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毛泽东诗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其中“远征”的原因是
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C.通过长途行军锻炼革命意志D.日本发动了大规模侵略
8 . 材料一 《我的长征》是中央电视台、北京东方昆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由崔永元担任主持人的大型电视活动,有20名体验者于2006年5月1日,在当年红军出发的地点开始踏上长征路,他们将用10个月左右时间,沿70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至终点。
材料二.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三 大渡河,是一个无法让人不把石达开和红军联系在一起的地方。今天,在这里有一高大门楼,两侧有一副对联:“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1935年5月,在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后进入四川,准备向北穿过彝族地区,强度大渡河。当时,蒋介石曾放言:要让中央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1863年5月14日,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率4万多人马,在大渡河畔准备北渡时遭清军围堵而全军覆没。)
(1)从政治、军事角度方面分析当年红军长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红军主力长征的出发地点和最后会师地点分别是什么地方?长征途中经历过哪些著名的战役?举两个例子。长征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伟大精神?
(3)当年石达开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来到大渡河边、准备北渡的?
红军强渡大渡河后,胜利进军,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假如石达开北渡成功,你认为其最终结局会怎样?请加以分析说明。
2016-12-07更新 | 9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1928秋)


(2)“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3)导致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何意义?
2016-11-18更新 | 6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年湖北省长阳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