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1949年,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1)说明材料一中“《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全国人民的心声”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中共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制定了什么抗战路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2020-01-11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2 .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伟大胜利”是指
A.北伐战争的胜利B.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C.抗日战争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胜利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4年6月,伪满洲国协和会次长阪谷希一就明确说明:关东军和中国驻屯军认为“满洲已经到手了,可是满洲的资源究竟不如华北。山西的铁和煤都是无穷无尽的,如果一不注意,就会落入英美手中。因此,目前把华北弄到手是最要紧的,也是大好时机。”

——《日本侵华战争的真正目的》

材料二   抗战是中华民族复兴的转折点。从宏观的视角看,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抗日战争中,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军侵华罪行。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
4 . 1956年9月2日,毛泽东同参加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谈到中国在抗战中的作用时说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是一个支队,不是主力军。”毛泽东在此强调
A.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抗战的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中国全民族抗战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作用
D.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5 .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这里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南京解放、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B.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C.抗战胜利、《马关条约》、卢沟桥事变D.南京解放、七七事变、《辛丑条约》
6 .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7 .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2019-01-25更新 | 457次组卷 | 35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日本的野蛮侵略,近代化历史进程屡遭打断,使中华民族长期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1896年春)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这次历史事件的结果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提出了先夺“满蒙”,后取整个中国,进而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侵略政策。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和政治困境,日本急于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军部势力和关东军下决心要制造事端,武装夺取中国东北。
(2)在日本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侵华的主要史事。
材料三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谈到:“我军所以能在敌后开辟和建立根据地并取得成绩,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友军的配合,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敌,便无以顺利的开展游击战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政策。
材料四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七七事变后,中共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据统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是:1938年59%,1939年62%,1940年58%,1941年75%,1942年63%,1943年58%,1944年64%,1945年69%。
(4)通过材料四并结合史实,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材料五   抗战中访问过重庆的尼赫鲁对中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自传里写道:“我想不出有任何不幸的命运能够摧毁这个有古老历史而现在又很年轻的民族的精神。”
(5)结合抗战史实,你怎样理解尼赫鲁所说的“民族的精神”
2018-03-1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42年2月23日,罗斯福在“炉边谈话”中指出,中国“在将近五年的时间里,顶住了日本的进攻,歼灭了几十万日本军人,消耗了大量的日本军需。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抵抗和以后必然到来的反攻﹣一因为这是最后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反映了
A.中国外交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B.中国抗战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进程
C.国际局势变化影响中国抗战
D.美国支援是打败日本的重要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