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一过程
A.为抗战胜利奠定精神基础B.加速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
C.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D.推动了国民政府全面抗战
2 . 台湾光复的时间是1945年的
A.8月15日B.9月2日C.9月9日D.10月25日
2020-09-22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上冈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按照教育部规定,2017年春季全国中小学生地方课程教材全面落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原因在于“十四年抗战”更加强调
A.国共合作抗日的历史B.全民族抗战的历史
C.中共抗战的艰巨性D.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
4 . 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五十年以来最大之国耻与余个人历年所受之逼迫与侮辱,至此自可湔雪净尽。”日记所反映的事件是
A.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C.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D.中国获得民族独立
2020-05-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祝捷的炮象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满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罗家伦在《凯歌》中描述了中国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的狂欢景象。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②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五四运动的爆发B.国民革命的兴起
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
2020-04-03更新 | 198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2届江苏省苏北四市(徐、连、淮、宿)高三元月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7 . 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了多套抗战题材纪念邮票,其设计理念经历了从“小抗战”到“大抗战”的转变。据下表可知“大抗战”的内涵主要指
发行年份邮票名称
1965年4—1毛主席在著作,4—2八路军东渡黄河,4—3人民战争胜利,4—4光荣参军
1985年2—1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2—2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1995年8—1“七·七”战火,8—2台儿庄大捷,8—3百团大战,8—4敌后游击战,8—5芒友会师,8—6华侨捐献,8—7台湾光复,8—8伟大胜利
2005年4—1全民抗战,4—2中流砥柱,4—3诺曼底登陆,4—4攻克柏林

A.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民兵的抗战
B.全民族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配合的抗战
C.系统展现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的十四年抗战
D.凸显中国人民全面参战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抗战
8 .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使“环球心折”的主要依据是
A.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
C.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03-1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11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必修)
9 . 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几个突出表现,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五四精神;延安精神
C.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
D.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五四精神;长征精神
2020-03-11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11年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历史试题
10 .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桃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这说明了
A.日本侵略的范围并没有超出中国全境
B.日本已占领世界绝大多数地区
C.中国对世界反法战争的胜利贡献巨大
D.美国长期对中国给予经济援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