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根据美国的要求,签字方式“要打破按字母编排的次序,把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提到同我国和联合王国并列的地位,区别的办法可以是,那些在自己的国土上积极作战的为一类,另外则是被轴心国征服了的国家”。这说明(     
A.美国试图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B.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
C.各国在反法西斯大局下紧密团结D.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际格局的基础
2022-07-04更新 | 892次组卷 | 19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指出:“同盟国能在欧洲和亚洲两个战场同时作战,节节胜利,有相当大部分奠基于中国与日本缠斗不休。”其意在强调
A.中国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
B.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胜利根本保障
C.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地位同等重要
D.中国开辟了对日作战的东方主战场
3 . 1941年罗斯福坚持将中国列入《联合国家宣言》4个领衔国之一,1942年宣布取消在华治外法权,1943年支持中国作为《世界普遍安全宣言》的签字国,《开罗宣言》规定.中国应取得它作为四强之一的地位"。据此可知,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
A.奠定了战后中美密切关系的基础B.基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
C.为战后构建新型的大国合作关系D.反映英美对中国的抗战起到相互配合作用
4 . 抗日战争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力配合B.海外华侨和国际援助
C.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D.日本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
5 . 毛泽东说“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由此可见,此战争
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D.促进了民族共同体建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常言道:“物极必反”。一些重大的灾难往往成为时局转换的契机。甲午中日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新起点。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岌岌可危,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引起了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

——摘编自鲁恒红《浅析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二     抗战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虽然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亡国的危机下,求同存异,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而共产党则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在中后期逐渐成为中流砥柱。两者之间相互配合,互相牵制敌人,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也促使中华民族每一个爱国人士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民族觉醒程度空前提高。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摘编自黄晓新 肖雄《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甲午战败而抗战胜利的原因。
7 . 正是在1942年抗战期间,列强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可以抬头立足于世界……八年的辛酸和血泪,日本人用火光和死亡,为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有许多悲壮的事迹。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
C.抗战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D.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甲午战前每年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31%。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详细地图。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摘编自沈予著《日本大陆政策史》

材料二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紧密配合,将士团结协作,浴血奋战,陷敌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吞并中国的迷梦……国际上的对华援助,对中国抗战起了壮大抗日力量、鼓舞中国民心士气的作用。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和清政府对待战争的态度,并分析其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022-03-02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单元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复习通关测试卷(中外历史纲要上)
9 .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侵台日军无条件投降仪式并向全世界宣告:“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为中华民族赢得了民族独立
C.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D.使列强放弃了各不平等条约
2022-02-02更新 | 11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协和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明显地呈U字形进程。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合理。)
2022-02-02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自测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