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阶段作战力量进攻目标中共中央军委批示
第一阶段苏北兵团淮阴、淮安、宝应、高邮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
第二阶段三个纵队海州、连云港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017-11-17更新 | 216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有关南京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和 “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 ,并选择在19977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                                                                                   

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4月)


材料三中的图文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试结合阶级属性对形成上述历史命运的原因作一探究性评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蒋介石认为中共某一军事行动“东可威胁京畿指南京),西可威胁武汉,南可阻碍长江运输,在战略上对于国民政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顾虑。”此军事行动
A.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B.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态势
C.解放了长江以北地区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017-10-17更新 | 675次组卷 | 49卷引用: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对该宣言发布理解正确的是
A.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态势明显转折
B.推动了内战局势的明朗和北平的解放
C.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
D.促成了第一届全国人大的胜利召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总结发言中,毛泽东指出:“新中国与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进行声明。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我们也不急于去解决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这反映了当时
A.冷战爆发影响中共决策
B.帝国主义国家封锁了中国沿海
C.中共需要苏联经济援助
D.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某大科学家写了60年日记,对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解放军入北京城
C.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2017-03-07更新 | 506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西省赣州市厚德外国语学校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①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不平等条约②孙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③1927年初,北伐军攻克南京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8 . 1947年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作出该判断的背景是
A.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
B.解放军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2016-12-13更新 | 295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材料反映了(  )
A.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面貌B.抗日战争时期民主发展
C.解放战争时期边区建设D.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16-12-13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运动形式,对这一进程表述准确的是:

①是鸦片战争长期革命化重组、缓慢发展的过程
②包含许多发展趋势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的分过程
③是多种趋势同时存在的多线型、多方向的矛盾运动
④由殖民地型资本主义到独立后转入现代发展轨道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