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情况(见下表),中共中央决定(   
1946年7月1948年7月
人民解放军130万280万
国民党军队430万365万

A.签署双十协定B.进行战略反攻C.进行战略决战D.发起渡江战役
2 . 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与1927年8月至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时间
1921.7
1923.6
1927.4
1927.8
1934.9
1937.1
1945.4
1949.10
人数
57
432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121万多
448万多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3 . 下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它标志着( )
A.第三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B.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C.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开始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第三章南昌起义的参谋长
第六章长征
第七章到敌人后方去
第十三章
第十六章决战淮海

A.北伐先遣战江南
B.第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百万雄师过大江
2015-11-09更新 | 378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6届重庆一中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中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结构完整。)
6 . 阅读下列材料: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蒋介石、毛泽东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材料一 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 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请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上述两人在1945年曾进行过一次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会面,简述毛泽东参加这次会面的目的和意义。
(3)毛泽东和蒋介石公开正面对抗长达半个世纪,列举在1949年前后,毛蒋在军事上斗争的典型事例及其结果。
7 .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一“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对蒋介石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改革等,“得人心者得天下”
8 . 201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7华诞,高中学生开展了以“毛泽东与新中国诞生”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组一围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问题:
(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2)经过查找资料,有人认为选择这条道路是取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有人认为取决于农村中敌人力量薄弱,农民占大多数。你认为哪种观点最准确?
小组二围绕“革命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展开调查:
(3)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小组三围绕“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证:

有人说,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最大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
9 . 塞外重镇张家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下面两幅图中,可以汲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革命对象的变化
D.中国军队性质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