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5 道试题
1 . 建国初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主要领导架构中,中共和非中共人员各拥有3位副主席、2位副总理的职位;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构成中,中共与非中共委员的比例达29:27。这说明
A.中共践行了建国前的民主构想
B.社会主义的民主原则得以贯彻执行
C.中共开始与民主党派进行合作
D.新中国政治体制受苏联模式的影响
2 .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讨论通过了新中国施政纲领B.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D.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16-17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进行经济活动的根本法律依据是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017-08-10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2016—2017届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4 . 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而政治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浅谈雅典公民大会》

材料2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会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3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4“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魏源《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

材料5: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确立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五点: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节录《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

(1)根据材料1、材料2、材料3、材料4、材料5图文文资料,分别指出其政体的性质是什么?

(2)比较材料2与材料3图示政体在权力结构上有何异同?

(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1和材料5的国家分别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来保障公民可以参政议政的?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2017-08-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河津二中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三: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四: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提出这一革命任务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16-17高二·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目前的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但欲实现这一步骤,必须先邀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一个会议。”这次会议
A.探讨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B.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017-08-10更新 | 379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6—2017年高二历史(选修)第三次教学质量调研试题
7 . 比较法,图示法与多位联系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比较法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自性质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第二组:图示法

材料三:一同学绘制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示意图”


(2)根据所学知识,在图3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第三组:多位联系法

材料:


(3)根据材料四图片提示,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见证了哪些重大事件?
8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是针对哪两者的关系制定的?
A.祖国大陆与台湾
B.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
C.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自治区
D.中共与各民主党派
9 . 民盟主席张澜在某次会议发言中指出:“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文中的“它”是指
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论十大关系》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 . 新中国初期所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最初得到的一个基本评价是“得人心。”之所以得人心,主要是因为三大制度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B.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C.体现“人民性”和“民主性”原则
D.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政治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