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下列对二者的解读,正确的是.
A.都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则
B.都规定了相同国体和政体
C.都在实践中推动了民主化进程
D.都是中国法制史上重要里程碑
2 . “这部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道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这部宪法”
A.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障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D.开启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历程
2018-11-19更新 | 838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为明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等级考)历史试题
3 . 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体,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制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此项规定体现了
A.社会主义原则
B.人民民主原则
C.体现政治协商原则
D.爱国主义统一战线原则
2018-10-01更新 | 181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湖北、山东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读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国剧宪法
苏俄(联)1918年宪法:1935年宪法
中华民国1913年天坛宪法案;1923年曹混宪法;1945年中华民国宪法
法国1945年宪法
其他罗马尼亚,波兰,捷克等国宪法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A.民主政治建泛趋于制度化
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深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2019-06-13更新 | 42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5届湖北武汉市高三二月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5 . 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它颁布于
A.1949年
B.1954年
C.1982年
D.1999年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鸦片战争的狂风骤雨深深动摇了古老帝国的根基,也唤醒了天朝上国的迷梦。随着满清王朝政治危机的逐渐加深、军事外交的接连失败,以及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与解体,救亡图存、富国强兵成为当时中华民族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宪政,这一西方的近代文明之物,被视为一剂救世良方开始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也由此拉开了宪政中国化的序幕。虽然党政运动在近代中国潮声涛起、风起云涌,但却始终如雨打浮萍,命运多舛,终究未能在这块异地安身立命,“宪政”也由此成为中国社会一个未竞的话题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制宪历程中呈现的特点并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共产党制宪历程。
7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A.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20-09-24更新 | 167次组卷 | 7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020-03-24更新 | 491次组卷 | 42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咸宁市2018-2019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
C.不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
2018-02-04更新 | 380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