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讨论1954年宪法草案过程中,收到了来自全国各阶层8000多人的修改意见,毛泽东同志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说,我们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未完全建立B.新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D.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2021-03-19更新 | 386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八市2021届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以来,中国在政治上便形成了中央统一领导的国家体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思想上也逐渐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近代中国在抵御外侮中又形成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性格……总之,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也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   

     ——摘编自陶文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材料二   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而言,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破解中国与欧美工业化先发国家差距拉大的“后发劣势”问题。但当时的新中国仍处于农业社会,工业只能生产纱、 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甚少的日用生活消费品;1949年,中国主要工业品原煤、原油、钢的产量分别仅为美国的7.34%、0.05%和0.22%。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发展工业却得不到农业、人力资本等方面的支撑。就农业而言,1949年,中国粮食、棉花、油料和糖料的人均产量分别只有208.95公斤、0.82公斤、4.73公斤和5.23公斤。就人力资本而言,1949年中国人口的文盲率高达80%,而小学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初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分别只有20%和3%,高等院校的在校生只有11.7万人。不仅如此,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的封锁、禁运也阻碍着新中国的发展。但新中国却克服了一切困难,仅用了近30年的时间便实现了对“后发劣势陷阱”的成功突破。

——摘编自郑有贵《实行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后发劣势的成功破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治理特色”形成的历史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遭遇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并列举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成功突破“后发劣势陷阱”重要的政治、经济举措。
3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指的是
A.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020-09-24更新 | 167次组卷 | 74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广泛征求意见。当时全民讨论了近三个月,参加讨论的有1亿5千多万人,最后由宪法起草委员会整理的意见共138万条,为宪法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这说明1954年宪法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D.落实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020-03-24更新 | 491次组卷 | 42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咸宁市2018-2019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A.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2019-12-13更新 | 283次组卷 | 55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车胤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高二·浙江·专题练习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有一部宪法规定某一国家机构的职权包括“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决定国民经济计划”,“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等,该国家机构应是
A.中央人民政府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中央政治局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019-11-15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城关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密不可分。以下对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B.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轮番而治两大原则
C.“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D.21世纪初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019-10-1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实验高中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这个宪法”的制定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
B.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9 . 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部宪法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共同繁荣原则
C.人民民主原则D.民族平等原则
10 . 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央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央委员阅读一些主要参考文件
国剧宪法
苏俄(联)1918年宪法:1935年宪法
中华民国1913年天坛宪法案;1923年曹混宪法;1945年中华民国宪法
法国1945年宪法
其他罗马尼亚,波兰,捷克等国宪法

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起草工作的特点是
A.民主政治建泛趋于制度化
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
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别明显
D.深受“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
2019-06-13更新 | 427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5届湖北武汉市高三二月调研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