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
2019-01-30更新 | 2552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安徽卷)
2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定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3 . 《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
A.确立了国家性质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4 . 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
A.缺乏变革的创新性
B.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
2019-01-15更新 | 218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10月考试历史试题
5 . 民盟主席张澜在某次会议上发言指出:“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这文中的“它”应该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新民主主义论》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 .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订的《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即“四面八方”工作方针。这说明当时
A.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要作用
B.亟需建立单一公有制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在中国逐渐走向萎缩
D.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过渡方式
7 .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下列哪次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全体会议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8 .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A.人民政协已成为统一战线组织
B.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C.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彻底完成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建立起来
2018-10-19更新 | 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2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上学期期末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9 . 建国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形成了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B.增强了人民的法律意识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D.有利于实现党的新任务
10 .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新中国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国家
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民主共和制
2018-09-24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19年浙江新高考-考点一遍过】——考点0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