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以下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目录的变化体现了
1954年宪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85条~第103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1982年宪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3条~第56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备B.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
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D.“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2 . 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021-01-20更新 | 11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4-2015学年重庆部分区县高二下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3 . 1957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1978年邓小平说“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014年习近平说“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这主要说明在我国
A.始终贯彻依法治国方针B.人民是法治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C.民主政治有了法律保障D.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日益增强
2021-01-17更新 | 424次组卷 | 20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4 . 观察图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基本历程理解正确的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A.社会发展助推法制建设B.法制建设服务于政治需要
C.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D.法律制度建设已臻于完善
5 . 1954年,全国人大首次组织民法典起草工作,后因各种原因数次中断。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通过,成为民法典出台的重要基础。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通过。这反映出中国
A.民法典立法工作不断推进B.新时期大力推进依法治国方略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D.建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几度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法典的起草逐渐加快,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2020年5月28日,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据此判断,统一民法典的最终形成主要得益于国内
A.民主法治观念的增强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D.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
2020-11-15更新 | 1010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长寿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
A.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B.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D.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0-11-11更新 | 349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1978年邓小平发表讲话时提出:“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这一讲话
A.结束了“文革”的混乱局面B.揭开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序幕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D.推进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9 . 从1980年~1982年底,国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B.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C.“依法治国”的逐步确立D.实行改革开放
10 . 1978   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作‘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A.加紧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2020-08-05更新 | 514次组卷 | 7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历史试题(必修一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