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5 道试题
1 . 1982年宪法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成就。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是(   
A.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并将其写入宪法
B.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文件,开启法治建设的历程
C.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确立中国的政治制度
2 . 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和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情况(单位:件)这反映了我国
时间法律有关法律文件的决定合计
第五届人大(1978年3月—1983年6月)411960
第六届人大(1983年6月—1988年4月)471663
第七届人大(1988年4月—1993年3月)602787
第八届人大1993年3月—1908年3月)8532117
第九届人大(1998年3月—2003年3月)201232
总计253106359
A.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B.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还不完整
C.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地健全完善D.将依法治国方略正式写进宪法
23-24高二上·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2004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明确提出对非公有制经济予以保护。2007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2008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至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这意味着经济各领域都有法可依,经济法制体系形成。材料反映了我国(       
A.法制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B.市场化推动了经济法制化进程
C.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D.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的阶段
2023-12-19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4 .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表明
A.国家法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B.党内民主集中制被破坏
C.“依法治国”方针已写入宪法D.基层民主选举开始实行
2021-05-11更新 | 24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将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三法合一”,开增加了简化投资手续、俅护投资者利益等新内容。这一事件反映出中国
A.立法进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B.基本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
C.继续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
6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该法典的出发点是
A.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B.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D.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0-11-11更新 | 349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编纂并实施的民事类部分法律文件


◆1980年,修订后的《婚姻法》增加了实行计划生育、保护老年人权益、夫妻约定财产制等新规定。
◆1981年,《经济合同法》的实施确立了中国的经济合同体制。
◆1985年,《涉外经济合同法》突出保障涉外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986年,《民法通则》获得通过,它规定了各个民事领域的一般规则,可谓“微缩版”民法典。
◆1999年10月,正值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不断推进之时,《合同法》应运而生。节约交易成本,对产权的清晰界定,是《合同法》立法的基础。
◆2007年3月,《物权法》的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国民法典向诞生迈出关键一步,包含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附则等内容。
◆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的出台标志着《民法典》编纂的“两步走”方案(先定总则、再编纂各分编)已完成了“第一步”。
◆2019年12月20日,《民法典(草案)》公布,共有七编,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加上附则共1260条。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整理自刘淑波、周秀娟《改革开放
40年我国民法的发展与展望》


阅读材料,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加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8 .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这些法律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对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说明我国
A.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B.依法治国的理念已付诸实践
C.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展开
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2019-11-01更新 | 502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襄阳五中高二5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现行宪法自1982年公布实施后,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五次修改,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当时的历史阶段特征,下表中对于宪法修正案的摘录,对应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B“铸牢中华民族共体意识”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A.AB.BC.CD.D
10 . 《民法典》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更替嬗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法典的编纂,这些法典虽涉及民事关系,如:户、婚、钱、债、赔偿等,但均以刑为主,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中国古代的民法远没有刑法那样发达,民法中的平等、自由、权利等观念一直没有形成,没有成文的民法典。

——摘编自房绍坤《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材料二   清代民法直接来源于明代民法,继承了唐宋以来民事法律规范与民事诉讼中的若干制度,其内容散见于《大清律例》《户部则例》及其它法规。在地方法规《省例》《告示》中也含有民事法律规范的内容。清代民法中,雇工、佃户、手工业者、商人都具有较完整的民事权利,即使改变身份的贱民也作为主体参加民事活动,这是清朝以前所不曾有的。清代民法一方面沿袭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另一方面又注意维护封建的家族主义,作为族内法的家法族规,成为国法的重要补充。

——摘编自张晋藩《清代民法综论》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1986年我国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为与世界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20205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11日起正式实施。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独立的民法典”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法的特点及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起草并制定民法典的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