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到了“国家机构”前面:首次把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了宪法:承认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或缺。这些变化(     
A.推动了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B.确立了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
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D.适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
2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我国
时间进程
1954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62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
1979年制定一部完善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
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A.法制建设逐渐体系化、完备化B.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C.法制建设在曲折发展中逐步完善D.新时期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
2021-03-02更新 | 669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十一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一系列制度、原则和规则,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这部宪法
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B.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C.初步构建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D.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2022-06-21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学考模拟历史试题
4 .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圜也。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

——《礼记·经解》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法律始终把它的作者的世界图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而每一历史的世界图景都包含一种政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依据的不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所想的事物,却依据的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的。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著,齐世荣等译《西方的没落》

材料三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014.10.20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法两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结合所学指出其中哪一流派的主张更符合战国时期统治阶级的需要,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斯宾格勒关于法律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局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时间,并阐明其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8 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1993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1999 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据此可知,宪法修正案的发展侧面反映了我国(     
A.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完善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C.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6 . 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的做法;同时,该宪法也保留了1975年宪法中一些不太符合实际情况的条文规定。这表明我国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民主法治建设曲折发展
C.依法治国的理论得到了国家认同
D.公民权利得到制度保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88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那样,只要这个人一有变动,就会出现不稳定。……我认为,过分夸大个人作用是不对的。”这反映出,邓小平认识到(     
A.外交机构的局限性B.民主监督的必要性
C.民主法制的不健全D.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8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我国
A.法制建设逐渐体系化、完备化B.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
C.法制建设在曲折发展中逐步完善D.新时期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
2021-03-18更新 | 4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1982年以前新中国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调整到“国家机构”之前。这一变化表明我国(     
A.确立社会主义原则B.高度重视尊重和保障人权
C.探索基层民主自治D.健全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0 . 以下是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和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目录的变化体现了
1954年宪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国家机构
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85条~第103条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1982年宪法序言
第一章总纲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33条~第56条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
A.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备B.人民民主的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
C.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D.“实行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