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记者时指出,“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这一论断形成的背景是
A.“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B.拨乱反正工作的顺利进行
C.中共十二大的顺利召开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完成
2022-02-08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自1978年宪法开始,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1993年宪法修正案从经济改革、政治发展等方面做了巨大的调整。2004年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2018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等。新时期的法制发展历程
A.使依法治国成为宪法原则B.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完成了中国民主法治建设D.体现了新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艰难历程
3 .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目录:

1954年宪法目录

1982年宪法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与1954年宪法目录相比较,1982年宪法目录的调整
A.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B.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
C.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D.保障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4 . 1993—1997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129件;通过法律85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33件,共计118件,其中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律和法律问题的决定占2/3。由此可知
A.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民主集中制加强立法
B.依法治国方针得到落实
C.我国顺应改革开放深化的需要加强立法
D.法制建设为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保障
2022-01-27更新 | 407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训练)-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必一同步测试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白皮书披露,截至2011年8月底,中国已制定现行宪法和有效法律共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这表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B.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初步形成
C.我国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了新阶段D.我国法治建设的任务已经完成
6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颁布了1982年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
A.反映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B.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完成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D.根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7 . 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
②我国进入全面依法治国新阶段
③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④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A.③①④②B.③①②④C.④①③②D.①②③④
8 .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材料表明
A.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初步奠定基础
B.我国依法治国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C.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重新树立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9 . 2019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简称《条例》)发布。条例》规定,有关部门要明确食品安全全程追湖基本要求,指导食品生产经营者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湖体系。据此可知
A.中国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尤其突出B.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得到完善
C.食品安全国际标准得到显著提高D.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10 . 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明确权利受到削弱、减损、侵害时的请求权和救济权等。它体现了
A.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公民人身权利得到保障
C.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建立D.与国际实现接轨的趋势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