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7 道试题
1 . 下表摘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反映出(       
时间地方外交活动
2014年北京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016年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
2017年北京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7年厦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
2018年青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
2018年北京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得到落实
B.新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
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D.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主动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
2022-05-09更新 | 455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1971年2月,尼克松的年度外交政策报告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宣称美国已经“准备好(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与北京对话”。美国所谓的“国家利益”是
A.维护在联合国的地位B.缓和同社会主义的矛盾
C.联合中国以制衡苏联D.应对多极化带来的挑战
3 . 中美地缘对抗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衰退,但系统性的对抗反而在加剧,直到1969年中期,中美领导人同时做出打破两国关系僵局的决定,这才使中美和解在那个历史时期成为可能。这一时期,中美走向和解主要是基于
A.中国综合国力增强B.两国国家安全战略
C.西欧和日本的崛起D.冷战格局濒临瓦解
2022-04-13更新 | 392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中苏边界冲突发生后,中国对于战争的危机感十分强烈,所以当美国表现出与中国展开战略合作的意愿时,中国便走上了联美抗苏的道路,这也使得中国的外交战略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中国外交战略的这一转变
A.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B.弱化了国家利益中意识形态因素
C.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D.加速了美苏两极格局瓦解的进程
2022-01-01更新 | 792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届高三12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5 . 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略表),它反映了
200020062010201120122013
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7.752.3165.3185.8213232.3
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10.535135.8210.2246.4270.3

①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
②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
③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
④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18-06-01更新 | 2419次组卷 | 28卷引用:浙江省2018年4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6 . 左图照片反映的是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右图为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邮票。以下关于史料的类型和价值的说法,准确的是
A.老照片和纪念邮票均属于实物史料,但二者具有不同价值
B.照片与纪念邮票进行互证,更能全面认识此重大历史事件
C.老照片比纪念邮票更能体现出中国人对此外交成果的认识
D.邮票比照片更准确反映出五星红旗首次在联合国升起的情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能源外交,一个普遍使用的定义是“使用外交政策去确保国际能源供给的安全和提升能源部门的合作(大多是双边政府合作)”。

1949—2012年的能源外交概况简表

阶段概况
1949年到70年代初1949—1963年,中国石油总进口量达3123万吨,超过了同期自身产量,其中进口苏联的石油占到总进口量的74%,其他进口渠道包括罗马尼亚等国。1964-1973的10年间,中国石油总进口量仅为680万吨,同期国内原油产量累计达2.39亿吨,进口来源主要是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
70年代初到1993年1973-1993年,中国面向国际市场出口石油3.77亿吨,出口对象主要为东北亚、东南亚邻国,其中日本吸收了一半以上的出口量。
1979年中美签署《中美科学技术合作协定》,迅速开启水电、化石能源、能效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从1986年起与法国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
1993—2002年1995-2002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从1710万吨增至7026万吨,来自沙特的原油进口量在中国总进口量中的占比从2%上升到16.4%,伊朗原油的占比从5.4%上升到15.3%,非洲地区原油的占比从10.8%上升到27.16%。
2003—2012年自2004年,中国先后与安哥拉、与俄罗斯、巴西、厄瓜多尔、哈萨克斯坦、刚果(布)等国采取了“贷款换石油”模式的合作。
多个陆上油气管道项目在2003年前后开始得到实质推进。到2012年前后,西北、东北、西南三大陆上战略通道的格局初步成型。
中国与美国于2009年建立“可再生能源伙伴关系”,配套建设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等工作平台。2010年中欧清洁能源中心成立。

——摘编自张锐《中国能源外交历史与新时代特征》


阅读材料,任选两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其能源外交概况做出合理解释。
2022-02-21更新 | 39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目睹某一事件的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伊夫特哈尔·阿里用电报向总部发回一条英文快讯。以最少的文字把“新中国来了”这个消息抢发出去,并说:“在我长达半个世纪的联合国(国联)记者生涯中,还没有见过任何一件事能够引发如此巨大的欢呼浪潮。”该事件
A.促使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D.扩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9 . 1964—1978年,国家在川贵、云、陕、甘、宁、青等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沿海一些工业企业也搬迁到西部和西北地区,这就是“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旨在
A.改变旧有工业布局
B.加快发展内地经济
C.备战应对国际局势
D.创新科技调整经济
2019-06-01更新 | 1964次组卷 | 22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新起点联考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对外体育援助的宗旨是“尽国际义务,为世界人民服务”,每年都要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援赠体育器材装备、提供援外教练。1983年,第六次全国对外援助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有义务向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援助,但要量力而行,本着“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这折射出新时期中国(   
A.开始推行多边外交政策B.外交突破了意识形态
C.外交向务实的方向转变D.注重外交观念的创新
2022-05-07更新 | 713次组卷 | 5卷引用:【衡水金卷新高考广东压轴卷】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