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以武力迫使朝鲜称臣纳贡之后,琉球、安南、退罗、缅甸等先后成为清朝的朝贡国。基于中国中心和中外一统的传统理念,清朝亦曾将包括荷兰在内的西洋诸国视为朝贡国。清朝将三跪九叩礼作为最重要的朝贡礼仪,要求所有朝贡使臣靓见时比照中国臣子行此礼,以彰显其共主地位。……清廷将“厚往薄来”的传统理念用于对外交往的具体实践,主要手段就是开展朝贡贸易,其主体是各国使团在华朝贡期间所进行的贸易活动。

—李云泉《再论清代朝贡体制》

材料二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如下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清代朝贡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各版护照上“文字”“使用范围”的变迁,谈谈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的特点。
2019-11-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美国总统选举
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引发了中学生对美国总统制的兴趣和讨论。

材料一   共和党特朗普与民主党希拉里在总统竞选演说中的图片



材料二

问题:
(1)概述美国总统制的由来。
(2)马克思说:“现代国家的最完善的例子就是北美”,它是世界上“最进步的”和“最先进的”国家,结合总统制谈谈你对马克思这一观点的理解。
(3)联系材料二中1944年、1948年、1972年份当选的三位总统的相关史实,写一篇“美国总统与中国关系”的简介。
2019-10-1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等级考质量调研(一模)历史试题
3 . 2016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圆满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中俄两国利益契合点越来越多,合作领域越来越广,关系越来越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原住这一地区的中国人,仍准留住”。“东北新定边界地区准许两国之人随便贸易,并不纳税”。“俄罗斯国人若有杀人、抢夺、重伤、谋杀、故烧房屋等重案,查明系俄罗斯国人犯者,将该犯送交本国,按律治罪”。

——摘编自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材料二   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雅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低息货款,但却提出从1950年到1963年,中国必须把它所有过剩的工业原料统统卖给苏联,而不得卖给第三国。苏联坚持在帮助中国建立航空、造船、石油、有色金属等工业方面实行合管。对于苏联的上述行为,毛泽东极端反感。但由于中苏两国强弱悬殊和中国处于受援国地位的现实状况,不论如何努力,中国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

——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2016年5月24日,外交部长王毅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外长会议后会见记者时指出,上合组织成立15周年来,已经成功探索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型国际组织模式,成长为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国际合作机制之一,在很多方面成为了地区和国际合作的典范。

——网络版《人民日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北京条约》侵犯了我国哪些主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的主要影响。为了“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做了哪些重大努力?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国际组织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综合以上探究,反思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4 . 中美关系跌宕起伏,波诡云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双方要始终坚持合作共赢、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坚持不懈推进两国各界友好交往,共同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和探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杨洁篪《纪念尼克松首次访华座谈会》(2013年5月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为此,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什么“主动行动”与中国接触?美国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你觉得美国不断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发展中美关系的认识。
2019-09-27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台州五校 2019-2020 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0年美国人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度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在当时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其原因主要是什么?同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
(3)请结合(1)(2)两问题,谈谈在当今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中我国该怎样做?
6 . 图片是历史的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震撼了世界,各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与中国的关系,考虑中国即将对国际局势产生的重大影响。有的国家立即伸出友谊之手,有的国家心存疑虑,还有的国家采取了敌视的态度。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银瓶乍破”的局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材料三   新时期中国外交呈现“异彩纷呈”的局面。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的哪些重大成就?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中两幅图片指出中国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及取得这些成就的国际背景。
(3)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2019-02-17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检测(五)-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民版必修1)(通用版)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之前清政府已求和三次,清政府十分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为了求得停战,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在2月的朝会中,文廷式要求迁都再战,但很快被否决。4月15日,中日双方举行最后一轮谈判,其间李鸿章“在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不已。例如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全权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贻作回国的旅费。而对于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则无任何异议。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清日战争:1894-1895》

材料三   2018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海南)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青岛)

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北京)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在签订《马关条约》的谈判中基本诉求,你如何看待“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款”?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当代外交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
2019-02-03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安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加强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基辛格在中国执行第二次波罗行动时,联合国大会正在就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成员国的问题进行表决。……早在8月……我们支持“两个中国”的想法。……不过我早在春天就了解到,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

——《尼克松回忆录》

材料二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周正平、刘东凯《冀朝铸:见证中美关系史上关键时刻》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东亚“四小龙”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为中国提供了效仿的榜样。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摘编自郝雨凡《中国对外经济政策50年》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反对接纳北京的传统投票集团已经无可挽回地瓦解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美国方面分析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19-01-28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行政区划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到战国时期,相对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已经初具规模,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1)材料中的“分土而治”和“分民而治”分别具体指什么?指出两种制度的主要差异。

材料二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2)据材料二,分析清代中央机构变动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主题加以阐述。

材料四:新中国实行的各版护照简介

1949年单页版、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

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1980年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各版护照上“文字”、“使用范围”的变迁,谈谈新中国不同时期外交的特点。
2019-03-02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新中国两个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初80年代以来
面临的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国际局势缓和,中国“改革开放”启动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与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政策(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内涵;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确立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目标”确立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一时期的主要外交成就。
(2)上表中两个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