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1953年开始,美国带头组建亚洲版的“北约”——“东南亚条约组织”。有学者认为,此组织建立……加快了中国政府的一个宣言的发布速度,由此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宣言”是指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求同存异”方针
2 . 1955年中国政府建议美国就双边问题进行大使级谈判,中国释放了数名被押的美国人,并愿意批转15名要求到中国大陆采访的美国记者的签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打破了两极对峙的格局
C.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同美国关系走向正常化
3 . 1948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50年代初,毛泽东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和平共处。这表明我国外交
A.始终坚持不结盟原则
B.走出美苏冷战的阴影
C.因形势的变化而调整
D.已经打开全新的局面
4 . 1948年到1949年初,中共中央确定了一个重要的外交方针,将承认问题由新政权的单向“被承认”变成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双向承认。毛泽东把它概括为
A.“求同存异”B.“一边倒”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5 .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2018-06-09更新 | 10854次组卷 | 118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0年—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7 . 我国在中美关系上一贯主张:“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一些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中国对解决中美间分歧的态度是真诚的、积极的,但也是讲原则的,任何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的做法,我们都是不能接受的。”这段话主要强调
A.中国不谋求霸权,也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B.中美两国之间没有利害冲突
C.我国主张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我国政府坚持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中美关系
2018-04-10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应县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从1950年到1951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
9 .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政策
10 . 由下表可以推知,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外交
时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10-1950.1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朝鲜、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
1950.4-1950.10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

A.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
B.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
C.“一边倒”并超越意识形态
D.独立自主与不结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