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1 . 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邦长拉扎尔向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的中国妻子郭庆兰赠送礼品。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在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过程中提出
B.1955年亚非会议上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C.《中美联合公报》中双方都认为要实行该原则
D.逐渐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020-07-24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D.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2020-07-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材料二   1955年,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万隆举行会议。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绝大多数国家作出了求同存异的努力。会议提出著名的“万隆十项原则”,主张“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决议“在实际可行的最大程度上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并接受扩大多边贸易和支付范围的原则,稳定本区域商品贸易。倡议亚非各国人民“在现代世界的范围内恢复他们旧有的文化接触和发展新的文化接触”。当时舆论普遍认为,这次会议“将作为一件世界大事载入史册”。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亚非国家在合作发展方面的诉求,简述上述诉求提出的时代背景。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
2020-06-02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为解决建交国家逐年减少的问题,当时新中国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
建交国家109100

A.继续采取“一边倒”的方针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5 . 1950年1月,毛泽东在与苏联方面会谈时指出,签订中苏新条约将得到中国国内各方面的拥护,同时有利于处理旧中国与帝国主义订立的条约。他同时指出在新条约中应反映两国间“完全新型的关系”。由此可知,毛泽东
A.提出了“一边倒”外交策略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希望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2020-05-06更新 | 520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
2020-01-10更新 | 11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4-2015学年浙江瑞安瑞安八校高二下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7 . “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务实精神,作为中国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使新中国在外交领域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下列属于外交领域渗透这一“大智慧”的有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求同存异   ③一国两制   ④不结盟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20-01-0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2019新中心五地068高中历史
8 . 电视剧《外交风云》细数新中国外交峥嵘历程和光辉岁月,全方位地展现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外交史实。新中国成立后一系列“外交风云”中留下的下列重要而珍贵镜头,从一个侧面说明新中国
A.外交原则的适时调整B.外交空间的逐渐拓展
C.与美关系的逐步改善D.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等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
(3)新时期中国外交重点之一是加强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是重要成就之一,简述上合组织的特点和意义。
2019-12-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学考试题(实验班)
10 . 现在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国际舞台中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和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和讯网


(1)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列举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该原则指导下走向国际舞台的两次重大外交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
2019-11-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105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