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完整提及的重要外交原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另起炉灶”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这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求同存异”
3 . 下面为中国公民普通护照主要版本“备注”栏变化情况统计表,由此得出的最准确的历史结论是
版本备注
1949中俄文对照
1953从1956年8月13日起分为因公、因私两类护照
1971中法英文对照,印章有“革命委员会”字样(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1975同上。前面印有“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
1980前面印有“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地有效”

A.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多
B.我国外交的阶级斗争色彩浓厚
C.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新中国两个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与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初80年代以来
面临的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国际局势缓和,中国“改革开放”启动
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为国家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外交政策与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政策(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内涵;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确立对外开放为长期的基本国策。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目标”确立的历史背景,并指出这一时期的主要外交成就。
(2)上表中两个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认识
5 . 20世纪50年代,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发扬光大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美关系改善
D.中日邦交
2018-11-15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理)试题
6 . 在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但到了60年代,中苏两国的关系走向破裂,甚至还发生了武装冲突,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A.意识形态的不同是导致中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
B.国家利益决定了外交的政策
C.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与苏联的霸权主义相冲突
D.中国没有加入以苏联为首的“华约”
2018-11-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理)试题
7 .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
D.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8 . 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A.1949—1956年
B.1949—1978年
C.1966—1976年
D.1978—2012年
9 .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
A.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B.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C.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10 . 建国后,中国印制了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1950、1953、1958年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1975年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
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C.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方针
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