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9 道试题
1 . 1949年10月到12月间,中国先后同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到建国一周年时,包括印度、瑞典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总计已有19国。这表明新中国
A.坚守“一边倒”的方针B.基本消除帝国主义敌视
C.努力营造有利外部环境D.积极维护世界大国形象
2 . 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
2021-02-02更新 | 407次组卷 | 47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点对点专项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3 .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概念。它的提出体现了
A.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B.新中国开始步入国际外交舞台
C.亚洲人民团结的万隆精神D.中国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2021-02-01更新 | 2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点对点专项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4 .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为换取列强支持,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宣布“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两种不同态度
A.都是基于国情的务实正确选择B.均得益于国家实力的日益强大
C.是决定现代化道路成败的前提D.都争取到了更有利的外交环境
2021-01-22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第1课时)
5 . 20世纪70年代,大批国家与新中国建交,包括日本、伊朗等12个亚洲国家,尼日利亚、利比亚等25个非洲国家,英国、意大利等15个西欧国家,美国、加拿大等13个美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等4个大洋洲国家。这反映出新中国
A.开始打破西方孤立封锁政策B.推行全方位外交的成效明显
C.与美国建交打破了外交僵局D.外交空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2021-01-16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知识点专项专练(选择性必修1)-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第2课时)
6 . 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它”指的是
A.“另起炉灶”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7 . 中美两国像一对隔大洋相望的冤家,中国外交政策随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9年,尼克松政府适当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包括取消《国外资产管制条例》中对美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从事对华交易的限制,但规定这些交易必须属于巴统设定的非战略交易等规定。1971年在中国成功实施乒乓外交之后,尼克松总统采取一系列步骤增加中美之间的旅游和贸易交往,并允许在一般许可证清单下进口所有中国商品。1972年2月17日,尼克松进一步放宽对华贸易管制,如将中国从商品管制名单的Z组(全面禁运)调整到Y组(允许非战略物资出口);取消要求美国公司在位于巴统成员国的分支机构向中国出口战略商品时,必须在取得所在国许可证的基础上取得美国财政部的许可证;取消要求美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在向中国出口海外技术时必须事先取得财政部的许可证等相关规定。1972年,双方的贸易额猛增至9250万美元。

——摘编自贺平《尼克松政府初期美国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政策评析》

材料二 几十年来,美国对华战略先后经历了冷战时期的“遏制战略”、建交后的“接触战略”和新全球化时期的“纳入战略”。

——摘编自王湘穗《斗与合的伴奏——中关关系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政府放宽对华经济管制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美国对华战略与中国外交政策”为主题,就1949年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8 .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外交战略不断调整变化,从50年代"一边倒"到60年代反帝反修两条线;从70年代围绕"一条线"、团结"一大片"到80年代奉行不结盟政策,从90年代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到新时代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始终遵循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睦邻友好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以互信互利求合作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