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9 道试题
1 . 1954年,新中国在日内瓦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这说明
A.中国逐渐成为国际政治舞台的领导者B.综合国力决定外交话语权
C.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和平外交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2020-12-28更新 | 1911次组卷 | 25卷引用: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这一外交方针是中国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反映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当时两极对峙的世界,受自身革命逻辑及判断的影响,从中国的现实需要出发,权衡利弊做出的合理、主动选择。据此推知,这一外交方针
A.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C.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格局D.成为解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3 . 1954年,新中国在参加某次国际会议时明显地表现出:当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而力争在周边保持和平环境时, 既反对和防止敌对的大国在接近中国的国家和地区部署军事力量, 也绝不再被盟国越南拖入与美国的战争。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A.确立了世界五大国的地位B.奉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同盟关系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4 . 1949年10月,新中国先后与苏联等九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我国在外交上实行的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5 .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一边倒”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D.不结盟政策
2020-12-05更新 | 501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余姚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6 . 在出席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说:“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有关材料中“五项原则”有误的是
A.1953年由周恩来首先提出
B.目的是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C.在本次会议上周恩来把“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D.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020-12-0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七校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主要是由于
A.我们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
B.我们推行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
C.我们实行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D.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性质决定的
8 . 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B.掀起了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C.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D.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意识形态的羁绊
9 . 《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戒修改,戒重订。”体现此既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
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政策,坚定地站在“和平、民主、社会主义一边”;1955年5月,他又指出:“就是西方国家,只要他们愿意,我们也愿意同他们合作。我们愿意用和平的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一变化缘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B.全方位、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C.意识形态的影响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020-10-14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选择考)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