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1956~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通过演出、座谈、访问等活动表达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好、和平相处的愿望。同时,中国也邀请拉美国家相关人士来中国访问考察。中国此举(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拓展了民间外交的新空间
C.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封锁和孤立D.旨在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
2022-08-17更新 | 1466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面对目前俄乌冲突,中国始终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独立自主,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基本外交原则,在这个基本原则指导之下我国开展外交活动。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瓦解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2001年上海峰会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秩序是为了维持稳定有序的状态而确立的一种机制,受制于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制衡关系和以国际法及国际惯例为核心的规范体系。……在每个历史时期,总有一种国际秩序制约着世界。当国际关系中的国力对比和规范体系发生较大变化时,国际秩序就会迎来新的转折期。每个国家都应该以其国力和外交实践,在各时期国际秩序中进行自我定位,……在一定时期,每个国家都会对国际秩序作出自身的判断和评价,其认知方式会直接影响其政策选择。

——江时学《国际秩序、中美关系与中国外交》


根据材料,提取相关观点(整体或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2-07-23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东沟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对于1949年3月的报告提出的“必须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周恩来阐释道,“帝国主义总想保留一些在中国的特权,想钻进来。有几个国家想同我们谈判建交。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表明,当时(     
A.初步形成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局面B.中国坚决捍卫民族独立和主权
C.周总理首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中共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5 . 现代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材料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开展正常外交这一原则始终未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的方针“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一外交方针被形象地称为(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求同存异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

6月,麦卡锡主义盛行,美国开始全力扶持蒋介石,禁止美国人同中国大陆发生任何直接接触的政策,美国对华政策中的地缘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基础统统让位于“对共产主义的惧怕”。

1969

“尼克松主义”出台,由过去的敌视、孤立、包围中国,改为利用中苏矛盾,缓和中美关系,以便从越南脱身和抗衡苏联。

1978

3月,卡特总统派布热津斯基访华,美中建交谈判走向正轨.910月间,中美建交谈判最终完成。

1983

美对华政策委员会出台“美中关系未来十年报告”,建议指出“美国既不应当把中国视为盟国,也不应当将其视为潜在的敌手。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着某些共同的目标,因而有可能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

1989

6月,国务院发表了年度“人权报告”,谴责中国侵犯人权。并向台湾出售F-16战斗机,使台湾问题又一下浮上水面。

1999

5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战机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事件又使两国关系由晴转阴。1115日,中美两国达成了中国加入世贸的历史性协议,为下降的双边关系又一次起到了稳定作用。

——摘编自何兴强《“中国通”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历程》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划分中美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并说明各阶段的特征和划分依据。(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8 . 1949年,新中国与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截至1956年,我国共与78个国家和地区有联系和交流,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
C.社会主义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022-06-3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测评月考(六)(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北京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解决中印关系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之后受到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同时获得了国际上的广泛好评,被称为“亚洲的宪章”。“五项原则”有如此反响缘于(  )
A.新中国的外交逐渐走向成熟B.中印之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
C.符合各国共同利益及价值取向D.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发展变化
2022-06-26更新 | 1573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54年8月,毛泽东在接见英国工党代表团时说:“希望工党朋友们劝劝美国人,把第七舰队拿走,不要管台湾的事,不要搞东南亚条约,不要武装日本,不要武装西德。”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面临紧张的海峡两岸关系B.处于西方国家的包围之中
C.利用英国来平衡中美利益D.有与美国改善关系的意愿
2022-06-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