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1950年12月,上海玉兰剧团上演了越剧《信陵公子》,剧情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国,赵国向魏国求援,信陵君想尽办法拿到兵符,发兵解赵国之围。该剧连演138天,共演出256场,不少剧团纷纷搬演此剧,引发国内观剧热潮。据此可知当时
A.“双百”方针助推大众文艺B.革命题材丰富文艺作品
C.传统文化成为文艺潮流D.文艺作品服务现实政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夏衍致周扬信件

周扬同志

彼此都忙,又有许久不通信了。上海遭轰炸后,大家紧张得很,情势是严重的,敌人必然的还要来炸,而我们在这次工作中,也发现了许多毛病,如太平观念,思想上的麻痹,甚至有个别的贪污腐化事件,希望在这次工作中整肃一下,否则上海这个地方乃是不好搞的。

中苏条约签订那一天,幸亏中央的电报抓得紧,未出毛病,但也演了一些悲喜剧。上一天晚上得到情报说,十四日上午要来轰炸,决定疏散一下水电厂附近的居民,传达下去太机械了,弄到半夜雨中大举搬家,翌晨又发了一次警报(后知发错了),停电半天,加上这一天全市无报(各报因等周总理谈话稿,至九时才出报),弄成谣言满天飞,全市紧张慌乱,幸亏当晚六时经过无线电及紧急动员了广播车,四处宣传中苏协定,才把秩序和人心稳定下来,捏了一把大汗。

……夏衍,1950.2.


材料为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夏衍写给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的亲笔信。根据信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新中国解放之初党和政府面临的严重危机及处理重大危机和突发事件、治理城市社会等方面的成功经验,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2-03-30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1965年,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问中国后,改变了原来亲美的态度,在公开讲话中不断强调中国才是世界首要大国。同年,原本持中立立场的印尼总统苏加诺宣布了一系列亲共外交政策,并派出代表团访问中国。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以发展中国家为外交着眼点B.在中美外交角逐中占据优势
C.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增强D.已开创了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4 . 新中国成立后某一个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宣布,管制美国政府和企业的在华财产,冻结美国在华的公私存款。又与苏联建立中苏金属公司、中苏石油公司、中苏民航公司等一些合资企业。与此相关的方针政策是
A.没收官僚资本B.公私合营C.“一边倒”D.“另起炉灶”
2022-03-28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B历史试题
5 .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一直进行妖魔化宣传。朝鲜战争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存在疑虑甚至恐惧,认为中国是一个进攻性很强的好战国家。1955年,中国取得国家形象塑造的重大进展。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外交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B.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的布局
C.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支持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6 . 1949年,中共中央指示:对外贸易的基本方针“应该是凡苏联及东欧各新民主国家所需要的货物,我们当尽量向苏联及新民主国家出口,只有苏联及新民主国家不需要及不能供给的货物,我们才向各资本主义国家出口或进口”。这折射了新中国成立初期
A.“求同存异”外交方针B.“一边倒”外交方针
C.“另起炉灶”外交政策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2022-03-08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如何总体把握新中国外交?
(1)一个政策和宗旨: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2)两大杰出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________”方针,形成万隆精神。
(3)三个时期和特点
奠基时期(新中国成立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边倒”,步入国际舞台;
拓展时期(20世纪____年代):改善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
创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真正全面走向____
(4)四个具体表现: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同美国等国家的关系;不结盟政策。
2022-03-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进阶学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话语的变迁

历史时期“西方”概念
社会主义革命和
建设探索时期
从“西方殖民主义”“西风”到“破除西方迷信”
在国内,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既是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意识形态话语建构的批判对象,也是我国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国际上,“西方”概念主要是我国与亚非国家尤其是被“西方”压迫或是实行殖民主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倡导破除“西方”迷信,打破了以往“西方中心论”的现代化理论,适时提出新的外交战略。
改革开放新时期从“向西方学习”到“绝不照搬西方”
“西方”概念主要指经济的“西方”,并形成了“对西方开放”、“西方发达国家”等“西方”正面话语,又有政治上、思想上警惕和防止
“西化”危险的负面语义。“西方”概念又得到进一步完善。“西方”既是理性学习和经济合作的对象,又是时刻警惕防止“西方”的对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到“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
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

——摘编自黄晓娟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基于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西方”概念的话语变迁。
2022-03-05更新 | 49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前和之初,中国的土地和资产掌握在少数地主和资本家手中,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年,以东北地区为主,增加了重工业的投资,抢修和新建铁路、公路,发展邮电通讯和水利事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凡属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和足以操纵国民生计的事业,均应由国家统一经营。”

——摘编自史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与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材料二   随着远东形势的发展以及杜鲁门政府有意将对华贸易管制与马歇尔计划提供的经济援助直接联系在一起,1950710日,英国内阁授权英国贸易委员会停止须发向中国出口战略物资的许可证。从1951年到1952年,内地贸易在香港贸易输出额中的占比从35.96%下降到17.85%。1952年民间自行成立英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中国开展贸易。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派遣代办驻在伦敦,代办所承担的任务不仅“包括建交谈判,但同时却又须代表政府处理我国在英的侨务和商务问题。”

——摘编自吴浩、刘艳斐《1954年日内瓦会议与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改造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英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化,并指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10 . 阅读下图,该航线

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开辟的三条国际航线
①开辟于中苏建交背景下②服务于中苏军事合作
③由新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所拥有④是新中国“一五”计划的显著成就之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2-2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