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万隆会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在某次国际会议召开期间,美国捏造谎言;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地区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大力制造他国对中国的恐惧和怀疑。符合此次会议主旨的是
A.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推动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探索亚非人民的联合自强D.寻求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2020-11-22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55年初,美国加紧在国际舆论上攻击中国,捏造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等。美国此举的直接用意在于
A.破坏万隆会议的召开B.将“冷战”思维引向远东
C.加强对中国的包围封锁D.离间中国与苏联的关系
3 .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这一讲话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标志着新中国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
D.体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4 .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了与会各国合作共赢的新篇章。同样是为了促进团结与合作,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在他的讲话稿中,有可能出现
A.“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C.“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D.“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5 . “顾全大局的克制,谋求团结的诚意,求同存异的耐性,再加上恰如其分地揭露和反击,这一切为会议排除障碍获得成功打开了道路,也使周恩来受到各国代表的普遍景仰和尊重。”这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
A.打破了美国等孤立中国的意图B.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C.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实事求是D.与不结盟运动的精神高度一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有意识地采取“不争论”的策略,不仅自己不提出容易引起争论的议题,还对指责和攻击极力避免革命性和意识形态化的回应。此举旨在
A.维护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B.树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形象
C.反对大国推行的意识形态外交D.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2020-07-03更新 | 967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7 . “中国代表团基于对当时形势和与会国的复杂性的分析而确定的参加某次会议的总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力求会议取得成功。”中国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
A.加强巩固中苏两国友谊B.出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8 . 2015年4月,印度尼西亚政府在雅加达和万隆两地举办了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下列对当年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有助于缓和新中国北部边境的紧张局势
C.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D.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9 . 周恩来恰如一名睿智的大国棋手,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外交大棋局中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使新中国外交突破重围,朋友遍天下。下列周恩来外交语言与下图相符的是(  )
A.“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
D.“各国之间一定能找到共同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联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C.试图去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D.突破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2019-10-07更新 | 2263次组卷 | 2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