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又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一词源自古希腊语,本意是“人民统治”“主权在民”。作为一种政体形式,民主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各国民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成长于本国人民的实践探索和智慧创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态各异。

——摘编自浙江日报《理一理:民主是什么?谁来定义民主?》

材料二   令人悲哀的是,人类科技在20世纪的巨大进步,首先加快了“死亡技术”的进步,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导致了大规模的毁灭。人类扮演了自己的“掘墓人”……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出现,使得人员伤亡的数目大大增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几个人投下的一枚原子弹就造成十几万人的伤亡。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人类文明忧思录》

材料三   “和平是人类的永恒期望”。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1021日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北京香山论坛的贺信中指出,面对复杂的安全威胁,各国要紧密团结起来,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安全伙伴关系,推动构建符合地区发展实际的安全架构,更好促进亚太地区持久和平和普遍安全,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据20191022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性质和参政方式,并概括近代英国对民主政治的哪些发展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科学技术与战争的相互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21世纪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
2022-03-16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百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中的①②③分别是现代中国外交史上不同时期中国外交官笑的场景。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①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后,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仰头开怀大笑。

200111月,中国代表团团长石广生在入世协议上签字后与WTO总干事等人举杯庆祝,露出笑容。

2021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举办的国际媒体记者会被意外打断。

(美联社记者突然发问)“打断一下,你能不能直接用英文回答问题?”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哈哈一笑)“不如你用中文提问。”现场随即爆发出的大笑声中,美联社记者垂下头。

——摘编自冯春芬《中国外交概览》、时殷弘《中国的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分析》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有关中国外交的观点,并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数十年来,中国帮助非洲建设1万多公里公路、6000多公里铁路以及上百座机场、港口、电站;援建医院、学校等民生设施遍布非洲各国;累计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员2万多人次,医治当地病人2亿多人次;帮助非洲培训数十万各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这一系列举措(     
A.有利于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B.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C.是践行“真实亲诚”的结果D.目的在于增强中国经济实力
4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二十一世纪, 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面对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全球层面倡导(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建立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
C.成立上海合作组织D.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5 . 1990年4月,当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决定要制裁中国、干涉中国内政时,邓小平说,这让他联想到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这反映出
A.中国面临着与百年前类似的局势B.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邓小平高度重视历史的重要作用D.中国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的调整
6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下列属于中国“新时代”外交成就有(     
①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②对非洲关系提出“亲、诚、惠、容”的原则
③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④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21-09-04更新 | 16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一方面,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促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频繁;另一方面,外国使节、留学生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材料四   党中央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多场多边会议,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图1和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时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个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
(3)材料三中图3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4)根据材料四,谈谈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何现实意义?
8 . 在1970-2007年我国对非洲的医疗援助协议中,对非洲的公共卫生官方援助没有优先提供给资源丰富的国家,医疗赠款和免息贷款在非洲国家之间平均分配,而公共卫生优惠贷款则基于受援国的支付能力。据此推知,中国对非洲的公共卫生援助
A.不追求任何形式的利益回报B.注重非洲的整体和均衡发展
C.充分考虑受援国的实际情况D.重点关注医疗卫生领域本身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便给,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的丧权华国的外交遗产,抵御和破解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于新中国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维护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努力争取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和地位重返国际台并发挥积极作用和影响。为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初步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继续维护和观园国家安全的同时,中国特别强调外交要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要努力争取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此作为我国对外工作的总方针。中国不再同任何大国的盟,也不支持它们中的一方去反对另一方,对一切国际问题、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我国外交中的敌友观念渐趋淡化、交往对象不断拓宽,不弄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实行全方位的多边外交。

——摘编自韦世强《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外交战略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领导集体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外交战略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转变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生活在真空中,所以国际环境的变化与每个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对外关系息息相关。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的70年间,中国外交与国际环境的互动是双向的,中国外交既受制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同时中国外交本身也推动了国际环境的变化。

——摘编自王健、顾炜《新中国外交70年的国际环境变化:分期、演变和动力》

材料二   1982年,邓小平在致十二大开幕词时指出:“中国人民珍惜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经过长期奋斗而得来的独立自主权利。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198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决不同它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

——摘编自凌胜利《中国为什么不结盟?》


(1)结合改革开放前的两则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来中国实行的具体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