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怎样才能使中国劳动人民从穷困、痛苦和被侮辱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能够过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呢?这就必须做好两件最基本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这件事已基本完成……第二件事,就是利用已建立并且巩固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主要的工具……发展人民的生产及其他经济事业。

——1950年刘少奇《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   八十年代无论对于国际国内,都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全世界都估计到,八十年代是个危险的年代,开端就不好,发生了阿富汗事件,还有伊朗问题,更不用说早一点的越南问题、中东问题。这样的问题以后还会很多。总之,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始终是作为一项严重的任务摆到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日程上面就是了;第二件事,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

——1980年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完成“两件最基本事情”所做的内政方面的努力。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邓小平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理论突破,分析这一突破对改革开放初期祖国统一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2021-08-26更新 | 34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1届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高三5月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2 . 1985年邓小平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这一论断的提出是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D.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本依据
3 . 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说:“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又说“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可见,新时期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出发点是
A.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B.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以不结盟为特征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2021-05-22更新 | 405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绍兴市新昌县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针对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周恩来当机立断,决定将原来的发言改为书面资料散发,并利用休会的短暂时间起草了补充发言。周恩来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非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应该将我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摘引自《周恩来选集》等

材料二   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符合世界人民的愿望,也是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这一方针,解决国际间的问题,我们的对外政策有了一个调整……国际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们的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也不搞集团政治,不依附于任何集团。这个政策对于维护和平比较有利。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


(1)根据材料一,简述在“求同存异”方针指导下周恩来的主要诉求,结合所学指出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体现“我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的宣言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调整依据和目的,并指出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中坚持不变的政策和原则是什么。
2021-05-1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5 . 一战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几经沉浮;近年,中国不断在国际舞台上阐明主张、提出方案、贡献智慧,中国外交在理念和实践上不断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出席巴黎和会本身,中国已经部分成功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形象,并且参与了世界新秩序的创建……不签署凡尔赛和约,从而迫使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状况,并为山东问题在 1921-1922 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顺利解决奠定基础。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

材料二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三   1984年5月,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这一政策与过去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的外交战略的含义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①中国不依附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也绝不同他们任何一方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参加任何大国组织的军事集团,我们也不搞等距离外交或外交平衡术。②中国不打牌,“不搞政治游戏”。

——《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演变:从结盟到不结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在华盛顿会议上是如何解决山东问题的?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原则”。与建国初的政策相比,这一原则有什么发展?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实行不结盟的背景,并列举在新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
2020-12-01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以下是新中国的一些外交文件引文,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切国家都应有权……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②“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③“……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④“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①③④②D.④①③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是不同时期《人民日报》关于美国报道的不同态度文章数量统计表。该表可以说明
1960年第一季度1975年第一季度1985年第一季度
积极报道0251
消极报道3238188
中性报道1610224

A.外交关系的变化影响新闻报道
B.国家实力成为新闻报道的基础
C.新闻报道追求客观性和时效性
D.新闻报道中意识形态观念消除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

——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

材料二   新世纪开始以来,国际形势迅速发展和激烈变化,世界人民继续强烈呼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要求执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精神,并赋予它们以旺盛的生命力浙和新的历史任务。

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种种有悖于人民愿望的形势,和平共种处五项原则已经并且正在启发人们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引导人们进行新的多方面的实践。在这方面,已经有种种有益的尝试。

——摘自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改革开放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我国外交的指导意义。指出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我国外交在21世纪初取得的重要成就。
2020-07-11更新 | 1925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7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1992年中国建交高潮出现的原因有
新增建交国数(个)

①中国外交政策作出重大调整   ②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④海峡两岸“九二共识”的达成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
2020-05-0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4月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10 .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外交成就,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下列有关中国的外交事件按出现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②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③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④推动并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④①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