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1950年,中国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援助,开启了对外援助的序幕。万隆亚非会议后,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21个正在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亚非拉国家提供了援助。这说明,中国的对外援助(     
A.得到了亚非各国的支持B.摧毁了世界殖民主义体系
C.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差异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确立
2 . 1982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进--步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A.和平共处五原则的提出和实施B.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
C.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D.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地位上升
3 . 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说:“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又说“我们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可见,新时期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出发点是
A.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B.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以不结盟为特征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2021-05-22更新 | 405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绍兴市新昌县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洲价值观”“东盟共识”和“上海精神”等外交思想,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或认同。这些思想的提出
A.反映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增强B.表明中国外交理念的日渐成熟
C.缓和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D.以服务于国内经济改革为宗旨
5 . 1989年到1990年,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的“制裁”,同时又要应对东欧剧变、苏联动荡的重大变化,中国政府采取的对外政策是
A.坚决反击,睦邻友好B.坚持原则,扩大开放
C.争取同情,避免对抗D.深化改革,开拓市场
2021-05-29更新 | 34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一中暨临川一中实验学校2021届高三5月押题预测卷文综历史试题
6 . 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时,霸权主义阴云未散,恐怖主义悄然抬头,新旧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在此背景下,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对加强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合作、塑造稳定的地区环境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该组织的创立反映了21世纪初的中国
A.融入了"亚洲一体化"进程B.致力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C.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D.构建起新的国际政治秩序
7 .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没有这个判断,一天诚惶诚恐的,怎么还能够安心地搞建设?更不可能搞全面改革”,“一个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一个是根据这个判断相应地调整对外政策,这是我们的两个大变化。”邓小平意在说明
A.国家要转移工作重心B.外交与内政相辅相成
C.要认清世界形势变化D.时代主题是和平发展
2021-05-07更新 | 27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8 . 邓小平指出,“要建设,没有和平环境不行”,“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并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  )
A.发展全方位和平外交B.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C.致力于反对霸权主义D.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目标
2022-03-0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9 . 我国领导人今年内(1978年)访问朝鲜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一系列国家,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完成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谈判。这些外交成就
A.成功瓦解了美、苏对华敌视政策B.是中国强大国家力量的世界显现
C.为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D.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国际环境
10 . 1982年,中美虽签订了《八七公报》,但是中国由此认识到如果继织联英抗苏,会影响世界力量对比的均衡,因此,有必要在美苏之间奉行平衡政策。由此,我国
A.积极巩固与苏联的结盟关系B.实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政策
C.着眼于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D.强烈反对美苏两国霸权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