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美苏“冷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期间,美国成立战略情报局开展对外秘密战。二战后战略情报局虽然被解散,但其骨干成员大多被招募进 1947年成立的中央情报局。中央情报局内设一个"特别项目署"的机构,负责策划指导对苏东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隐蔽行动。"隐蔽行动"包括任何相关的秘密活动;宣传战、经济战;预防性直接行动,包括破坏,反破坏,爆破拆毁,撤离疏散;颠覆敌对国家,包括援助地下抵抗运动、游击队和难民解放组织"。心理战是"隐蔽行动"的一种重要手段,美国对苏东集团展开猛烈的心理战,诋毁苏东政府和社会制度,鼓吹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鼓动苏东人民造反。从冷战的历史来看,"隐蔽行动"就是美国为达到搞垮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目的而采用的特殊手段。"隐蔽行动"对冷战的作用非同小可,它起到了非武力颠覆的作用。

——摘编自白建才《美国对外采取"隐蔽行动"战略的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美国对外采取"隐蔽行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的"隐蔽行动"战略。
2022-02-2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2月大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该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实力均势基础之上的,美苏事实上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该体系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全貌B.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C.排除了任何武装斗争的可能D.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3 . 材料   19451946年的饥荒笼罩着日本,许多美国官员并未参与粮食救济。但在日本民众持续不断的请求、抗议以及美国人日益害怕日本民众的抢粮暴动和共产主义扩大影响时,美国官员为稳固其统治才改变政策,出手相助。

经过美国占领当局和日本政府的共同努力,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的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粮食供应状况有了初步的好转。但是,美国的粮食巨头和跨国粮商却出现了农业生产过剩状况,于是,美国一方面趁日本国内麦类自给体系尚未形成就对其渗透和破坏,另一方面策划让日本人更多地进食面食。因此,日本经济复苏所付出的代价是牺牲日本农业,向美国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

美国通过各种显性和隐性渗透的途径打开日本的农产品市场,侵蚀日本的粮食主权,从而强化日本对美国粮食的依赖。从国际层面来看,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援助是美日共同防御和相互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标是实现对日本的牢牢控制,强化美国在亚大地区的霸权。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初期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粮食战略产生的影响。
4 . 1957年初,美国国防部与负责可口可乐广告营销的“杰米·汉迪”公司签订合约。该公司很.快策划出一套系列宣传片,名为“为自由而战”。宣传片的主题涵盖挑战(共产主义)、宗教、经济秩序、教育、公民、社会秩序、法律和规则等多个领域。这表明
A.美国借助广告推销本国产品B.美国借助商品渗透冷战思维
C.美苏间意识形态外交白热化D.冷战对峙完全渗入民众生活
5 .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B.“冷战”的特点
C.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D.美苏外交均势
2021-09-09更新 | 335次组卷 | 15卷引用:河南省顶尖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素养调研历史试题
6 . 1973年美国爆发石油危机,福特政府计划购买苏联石油以缓解危机。1974年苏联粮食歉收,最终福特政府利用粮食出口,促成了美苏石油贸易。由此可知
A.美苏之间存在利益交汇点
B.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C.经济“滞胀”动摇了两极格局
D.互利共赢的外交战略成为共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