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背景和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1949年第二季度起,英国爆发财政危机,希望美国增加援助,却遭到美国政府的拒绝。1949—1950年度美国对英国援助金额缩水,导致英镑大幅贬值。这一现象(     
A.表明战后英国经济过多依赖美国B.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欺骗性
C.导致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与瓦解D.受美苏“冷战”加剧的影响
2 . 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政府对苏联态度马上变得强硬起来,由迫切希望苏联参战迅速转为不愿苏联介入对日战争。这表明
A.科技水平决定外交地位B.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美国企图按照自己意愿重塑世界D.美国实力强于苏联
2022-06-29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和北约东扩。

材料一   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反映美国垄斯资本帝国主义趋势,在战后主要表现为对世界霸权的争夺。这也正是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其他的统治阶级代表很多话语的真意一美国有权领导世界。美国所有的外交手段力量:陆军、空军、海军、工业还有科学都被征用以服务于外交战略。为达这一目的,多如牛毛般广泛的拓张计划已经开始开展起来,并通过外交手段、在美国本土之外建立海空军基地系统、军备竞赛和最新式武器研发实施。

——摘编自【苏联】诺维科夫《战后美国对外政策》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处于重大的转折时期,旧的格局已经结束,新的格局尚未形成,国际政治发展方向尚未明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近半个世纪的紧张对峙已不复存在,但是危及世界和平、导致国际形势紧张的因素并未根本消除。美国为维持其霸主地位和促进世界格局的单极化,竭力推动北约东扩。这是冷战后国际政治的大事,必将对当代国际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1994年,北约正式提出东扩;1999年,北约完成第一轮的东扩行动:200211月,布拉格峰会确定了第二轮东扩计划。北约东扩的首要目标是限制俄罗斯的能力,确立以北约为核心的欧洲安全格局。

——摘编自林少航《北约东扩及其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了实现其外交战略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的原因。
4 . 二战后期,在美苏主导下构建的雅尔塔体系为战后美苏合作的形成提供了历史机遇,但美苏之间的战略互疑不断升级,导致美苏对抗最终形成。这表明
A.大国政治加剧国际局势紧张B.防范心理加剧美苏矛盾的激化
C.意识形态差异决定对抗格局D.东亚政治变动导致“冷战”开启
2022-05-09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一)
5 . 下表是战后美苏争霸中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实力对比,此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国民生产总值(10亿美元计)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高新技术产业比例%
1973年1982年1973年1982年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
美国129530472724100100100
苏联6241212131015.214.646.8
A.美苏争霸苏联处于劣势
B.经济实力是导致战后世界格局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
C.美苏争霸的核心是军备竞赛
D.美苏争霸由重视军事逐渐发展为重视经济和科技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美国的移民政策重心开始发生变化, 对建国初期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数量和金融资本等逐渐失去兴趣,而对科技、人才等“软件”更加重视。1946 年美国颁布《富布赖特法案》,规定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外国学者和学生到美国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活动。随后,美国又颁布《战争难民法》《难民救济法》 《难民亲属法》 等法案来吸引外来难民。美国的难民政策虽有较大的开放性,但更多的是为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需要而制定的,并不是对所有难民开放,而是设置了诸多限制条件,吸引外来高素质人才就是其重要方向之一。1952 年美国国会颁布战后第一个移民法一《麦卡伦沃尔特法案》,规定在提高移民门槛的同时将一半左右的移民名额用于高技能人才。

——摘编自郭哲 《美国的人才吸引战略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移民政策重心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移民政策重心变化的影响。
7 . 1945年德国投降后,丘吉尔说:“德国军事力量的毁灭已经给共产党俄国和西方民主国家的关系带来了一个根本变化,双方已经失去了一个共同的敌人,那个敌人差不多是他们之间的唯一联系。”这说明
A.英苏两国战略重心发生了转移B.冷战造成国际局势紧张
C.英国无意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D.战后两大阵营对抗加剧
2021-06-03更新 | 364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美俄(苏)关系大事记

时间史实
19181920美国干涉俄国国内革命
20世纪20年代19241928年美国在苏联的对外贸易中占第二位。1930年美国出口市场的25%在苏联。1928年在苏联的所有外国投资中美国占24%。
1933罗斯福入主白宫,美苏建交
1939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美苏关系再度紧张
1941希特勒撕毁条约,苏德战争爆发。罗斯福宣布将向苏联提供援助。
1942美苏等国签订《联合国家宣言》,战时同盟关系正式建立。
1945年以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日渐破裂,逐步走向冷战

——摘编自马燕、鲁东海《以“历史的合力论”理解美苏冷战的起源》、陈从阳《经济因素在美苏建交和美中建交中的作用比较研究》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上半叶美俄(苏)关系演变的理解。
2021-06-02更新 | 31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2021届高三考前热身押题(一)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罗斯福的东亚观是:战后,日本将沦为战败国,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将是对地区稳定的主要威胁,其他国家或者尚未独立,或者难以发挥中国将起到的稳定作用,中国将成为一个能够在东亚地区发挥稳定作用的国家,并可以平衡战后苏联势力在东亚的扩张,假以时日,东亚地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市场,美国需要全面介入东亚地区事务,确保东亚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开放。杜鲁门作为罗斯福的副总统而继任总统,最初其东亚观有着深深的罗斯福烙印。但是随着美苏冷战的爆发,意识形态因素在美国战后的外交政策中异军突起,美国也越来越从共产主义扩张的视角来看待中国革命的胜利。罗斯福通过以中国为中心的力量均势来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政策则日益被边缘化。在抵制苏联势力扩张和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这两大战略目标中,前者开始凸显为主要战略目标,并逐步发展成在东亚地区全面遏制苏联和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摘编自李少丹《二战后美国东亚政策的逻辑与重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的东亚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罗斯福相比,杜鲁门东亚观的变化,并说明其对5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10 . 1947年末,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福雷斯特尔说:“只要我们在制造业上领先世界,能够控制海洋,能够用原子弹打击内陆,我们就敢冒之前不敢冒的风险。”这体现战后初期美国
A.与苏联争夺的重点是海洋B.以核垄断确保自身的安全
C.敢于冒险突破冷战的局限D.力图建立全球霸权的野心
2021-05-05更新 | 24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