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的含义和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图,从图片的信息可以推知
A.二战后两极格局由此得以确立B.欧美的整体合作已进入新阶段
C.资本主义新世界市场秩序重建D.二战后西方军事战略同盟形成
2 . 1959年赫鲁晓夫应邀访美会谈时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与好莱坞明星梦露共进晚餐,二是参观迪士尼。赫鲁晓夫与梦露的照片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世界哗然。这说明
A.苏联着意于对美缓和B.美苏构建了亲密关系
C.苏联搁置了争霸计划D.文化消解了制度分歧
3 . 【国际格局】

国际格局的演变,与世界大变局密切相关;国际格局发生的重大改变,往往是新的世界大变局到来的前兆或先导。今日世界大变局的形成,不是偶然出现的,是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结果。

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结束后,交战国在1648年缔结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先河。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打破了欧洲均势的局面。法国战败后在1814--1815年形成了维也纳体系,这是一个由少数大国决定世界命运的强权政治的体系。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胜国为分赃和维护既得利益而构建的国际体系。二战结.束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它虽然维持了战后基本稳定的世界格局,但却充斥着大国称霸、大国支配小国、强国支配弱国的霸权主义。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冷战”,导致了两极袼局的形成。冷战结束后,美国谋求“单极世界”的目标及全球战略在世界受阻,其霸权地位难以为继,所谓“后冷战时代”悄然而去。与此同时,世界权力始终由少数大国主导、西方国家决定世界命运的国际格局,正为今天走向多极的时代所摒弃,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于沛《国际格局演变中的世界大变局》(载于《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国际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二战后世界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及主要表现。
4 . 历史漫画以其独特的角度,幽默的形式,往往能以小见大,发人深省。下图是二战后有人针对美国同一举动而创作的两幅漫画,美国此举动的真实目的是
A.帮助西欧恢复经济B.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阻止西欧走向联合D.大量倾销美国商品
2021-07-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75年,苏联政府积极向非洲安哥拉“安人运”政党领导下的军队提供军事援助,并且还派其盟友古巴出兵安哥拉。与美国政府关系亲密的南非“白人政府”也以“苏联和古巴的军事.援助危害了南非在这个地区的安全利益”为由出兵安哥拉。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两大阵营在非洲的对峙加剧B.冷战格局不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C.非洲成为美苏争霸重点地区D.美国政府对外实行战略扩张政策
2021-07-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实际上涉及到对战后国际关系性质、特征和相关国家的对外政策的认识。在本世纪经历了两次全球规模的大战之后,力量组合出现了新的平衡、新的特征,形成了有别于以往的新的模式,这种模式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出现了持续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相对和平,对于冷战起源的研究正是为了揭示这种模式形成的背景和深层原因。

——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几种解释》

材料二   记者提问:针对目前的中美关系形势,很多媒体分析认为两国难跨意识形态鸿沟,中美的新冷战正在成形。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对中国来讲,我们一向认为中美双方不应该去寻求改造对方,而是应该共同探索不同制度和文明和平共处之道。因为我们坚持认为,每个国家所走的道路都是基于各自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中国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的,而且实践已经证明这条道路不仅使14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和落后,也让中华民族再次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202071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答记者问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冷战形成的“深层原因”,并列举美国发起冷战的表现及苏联的反击措施。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媒体认为中美“新冷战”正在成形的依据及中国的观点。
7 . 如图为1968年12月《时代周刊》美苏登月竞赛的封面。这表明“冷战”时期美苏两国
A.共同探索宇宙规律B.科技革命推动共同发展
C.避免直接军事对抗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干预
2021-06-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75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他被苏联官方禁止离境领奖)。在颁奖词里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对萨哈罗夫进行了高度评价:“萨哈罗夫绝不妥协,跟滥用权威的、有损人格的各种行为作斗争,并为一个法治政府的理想而奋斗。”材料表明这一时期,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
A.成为西欧摆脱美国影响的舞台B.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已经受到意识形态对抗的影响D.意在缓和美苏之间的紧张关系
9 . 以下是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这说明
苏联1950年完成1600公里射程火箭研究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61年苏联宇航员航天成功
美国1953年发射一颗射程800公里火箭1958年,美国第—颗人造卫星上天1969年美国成功登上月球
A.冷战推动科技进步B.苏联科技长期领先
C.军备竞赛日趋激烈D.信息技术取得突破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原则)曾广受批评,认为这是一种大国的特权,是使强权政治合法化,否决权是置于联合国的法律之上,建立一种对联合国一切其他成员国的法律霸权……但它确定为联合国安全机制提供了活力,从而在运行程序和组织结构上防止再度出现国联那种软弱无力的局面。

——摘自徐弃郁、唐永胜《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全球性安全机制的演变及前景》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冷战帷幕的徐徐拉开,美苏对抗成为战后几十年国际关系的主要特征。自1947年起,美国一直以军事实力作为遏制苏联的首要手段,对苏联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过去的强硬遏制战略已难以奏效。在这种情况下,刚刚上台的尼克松便提出了以“实力”、“谈判”和“伙伴关系”为核心的“尼克松主义”。

——摘自吕佳霞《论尼克松主义与越南战争的终结》


(1)指出材料一中所述的“原则”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国联成立的宗旨并分析它在制止侵略方面“软弱无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自1947年起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遏制苏联的表现,概括60年代以来冲击美苏霸权地位的多极力量。
2021-06-26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十校联盟2021年6月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模拟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