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德国分裂和朝鲜战争的爆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战后德国分裂,联邦德国一直不承认民主德国,视其为德国东部领土,并于1955年推行哈尔斯坦主义,即:不同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交的任何国家建交,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深陷越南及经济衰退,以及联邦德国对苏联东欧的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等问题,迫使联邦德国的政治家们从60年代开始酝酿一个新的东方政策。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维利?勃兰特在六七十年代先后出任政府外长和政府总理,他主张用和平手段谋求德国统一。1969年勃兰特出任政府总理,继续推行缓和政策,最终完成了新东方政策的转变。勃兰特说:“我们的东方政策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       

———摘编自彭树智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实施“新东方政策”的意义。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认为,一个共产党政权不可能支持美国的“领导”地位,而蒋介石又是国民党内能“在战后把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唯一领袖”。这样美国政府就把美国战后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与支持蒋介石政权结合起来了。

——摘编自陶文钊《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制定》

材料二   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始建于1961年,其目的是阻止东德民众逃往西柏林。但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美国总统肯尼迪和里根都曾在西柏林演讲,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柏林墙倒塌后,东西德实现统一。

——改编自俞飞《柏林墙: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丑陋伤疤》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倒塌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冷战时代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你如何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所示世界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020-02-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材料二   在黄金年代(1950-1973年),美国的GDP增长显著落后于除英国外的所有主要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和日本,它们的GDP年均增长率竟分别是美国的1.5倍和2.4倍。至于人均GDP增长率,美国则慢于所有西欧国家和日本,仅相当于西欧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的63%。 

——高峰《二十世纪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三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世界事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洲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材料一所说“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请各举两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三中“结构性的变化”的原因及主要表现。
2020-06-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期,战胜国在讨论分区占领德国时,尽管柏林位于苏占区,但是它作为德国的首都,还是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1948年春夏,西方国家分裂德国活动出现了高潮,联邦德国的雏形基本形成。苏联认为,如果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柏林就丧失作为德意志首都的地位",西方国家没有理由再留在西柏林。同年6月24日,苏联全面切断德国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试图把西方国家赶出西柏林,柏林危机由此产生。西方国家不肯搬出西柏林,但也不愿意使用武力打开水陆交通,在比较了各种方案以后,决定利用美国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经济实力,使用空中走廊向西柏林运送生活物资。当时苏联也不希望走向武装冲突,因而没有干扰西方国家空运活动,最终于1949年5月达成协议,12月份取消封锁,柏林危机平息。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柏林危机产生和平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林危机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3年,罗斯福认为,“朝鲜人民还没有能力实行和维持独立政府,应由美中苏三国托管,建立一个统一的朝鲜政府”。美苏矛盾加剧后,美国转为控制朝鲜南部地区。朝鲜分裂局面正式确定后,美国把战略重心放在欧洲,而在亚洲更为注重中国。……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为了遏制苏联共产主义“扩张”,美国决定介入。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分裂格局进一步固化,南北双方分别被纳入东西方冷战的大格局中。

——摘编自吴文兵《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演变及其影响》

材料二   


——改编自2002年墨西哥《环球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朝鲜政策的变化,并分析美国对朝政策转变给东亚政治格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所呈现的主要特征,并根据图示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给新中国经济、政治、军事上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欧洲、亚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

材料四: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国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4)据材料四,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7 . 二战以后,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迅速崛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

——摘自《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二   到1948年(后),亚洲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不能不影响到日本。……面对着这种新的形势,美国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设成为一个反对苏联和中国的堡垒,而这样一个堡垒又不得不以极高的速度建成。盟军最高司令部在占领政策上实行了一个较大的转变。

——摘自(日)森岛通夫《日本为什么“成功”》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盟国督促日本修改并实施了新宪法,新宪法倡导主权在民,规定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还实行劳动立法,承认工人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在经济上,制定了“贸易立国”等政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三年间日本取得美国数十亿美元用于战争的“特需订货”,到1955年日本经济全面恢复。1956—1973年期间,日本大量引进科学技术,形成“一号机组进口,二号机组国产”的技术引进模式,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化强国。

——摘自金重远主编《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上)》

材料四   美国将中国视为新国际体制的主要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而日本是美国展开上述战略的借助力量。在美国世界战略调整新特点的影响下,美日关系也显示出新特点,主要为:

其一,如果说,此前美国主要是从在亚太地区平衡中国力量出发,利用日本力量;那么现在则会从更广阔的视野,也即从塑造新的国际体制出发,利用日本力量。

其二,美国将更加关注日本的经济复苏和日本在重塑国际经济秩序方面与美国的合作程度。

——《美日关系显露新特点》,2013年4月25日《解放日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美国对日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据此,你认为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2019-07-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8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不断演变,国际格局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世界的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0-1953年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和1961-1975年美国发动的侵越战争是二战后冷战(1947-1991年)下的两场“热战”。

朝鲜战争结束时,美国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联合国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尽管美国自建国以来在绝大多数战争中都是获利的,但是越南战争却是美国人的滑铁卢。

——百度

材料三   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每一次权力转移都是权力分配的根本性调整,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加速于18世纪末;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可以表述为“他者的崛起”。

——(美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形势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关系出现了什么新形势?其结果说明了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者的崛起”的具体表现。并指出“他者崛起”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9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中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利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格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第三次权利转变指的是什么?这一转变有什么影响?
2019-03-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黑龙江省“三区一县”四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二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崛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王帆《关于冷战起源的八种解释》

材料二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这段时间里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十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摘编自《“冷战”的起源与终结》

材料四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无力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成为新经济的领头羊。美国的智库估计,在2015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摘编自刘山《世界格局变化的启示》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传统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兴起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冷战“四十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请以亚洲地区为中心举两例加以说明。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018-03-0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安平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